窟窿眼儿山
本来星期六想写的题材是窟窿眼儿山,没想到在归途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危险劫难,劫后余生的感觉,就一气呵成先写了《惊心动魄》。
星期四,为岳母烧了五七大祭,下午就回到县城房子处,我是准备星期五返京的。但是,县城有我们俩共同的老同学成在,然后夫人的闺蜜莉也随我们一起去了县城,她们俩在一起,那肯定是有没完没了的话要说的。
周四晚上,我们请成和莉吃的四斤烤肉,晚上又一起玩了会扑克。周五上午,莉的老公峰开车过来,中午成请大家吃的蒙餐特色。这顿饭的确挺有特色的:一份锅茶58,里面有牛肉干、炒制过的几种米、黄油、乳酪等等好几种食材,喝起来有奶茶的香,又有说不上来的牛羊肉味道,咸口,我加了点糖,味道更美了,喝了四五碗。还有锅出溜、酸菜火锅、拔丝奶豆腐、羊盘肠双拼、哈拉海炖土豆,各个味道独特。
酸菜火锅应该是东北特色,拔丝奶豆腐绝对是蒙餐特色,我吃的最多,奶酪的酸和拔丝的甜,特别符合我的味蕾需求。哈拉海是一种山野菜,第一次品尝,挺好吃的。羊盘肠味道也不错。锅出溜独具特色。饭后,莉学校还有事,就和峰直接走了。
两三点了,再回去收拾东西,返京已然来不及了,我可不喜欢走夜路。可时间尚早,成说,要不然去窟窿眼儿山?
那是头一天我问他的。窟窿眼儿山是二姑小时候的记忆,但是她并没有去过。上一次陪着二姑《寻找童年的回忆》(网易博客)时,二姑指给我们看,真的看到了那个窟窿眼儿山,我们在县城上了三年高中,竟然听都没有听说过。只是,窟窿眼儿山很远,不知道怎么去,二姑她们二老也年龄太大了,没办法帮助她们实现近距离看到窟窿眼儿山的愿望。那天路过火车站,我顺嘴问了成一句:“你知道窟窿眼儿山吗?”他说:“知道啊,这几年经常去。”
那挺好,我们可以爬一下窟窿眼儿山,替二姑圆一下童年的梦。说走就走,成去车里换了一双运动鞋,我们就驱车前往。
十公里左右的样子,在感觉距离窟窿眼儿山很远很远的山坡下停车,开始步行。看着那距离,我觉得得有十多公里,成说没有那么远。都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如果太远,五点多就黑天了,岂不是危险?成说也就一个小时的样子。
既然他那么笃定,那估计就是了,走着。
我们三个人,为了照顾夫人,走的并不快。一路上都是原始的山路状态,因为是山脊路,并没有太上上下下的,没怎么样呢,就翻过了好几座山,窟窿眼儿山很快就近在眼前了。还真的是挺奇特的,感觉看着那么远,其实并没有多远。
一路上,除了松林苍翠,其他万物还都是沧桑的状态,这是北方冬日的应该有的样子。怪石嶙峋,灌木丛生,一不小心,借用夫人的毛线围脖就被灌木勾出了线。
离窟窿眼儿山越近,还越看不到窟窿眼儿了,因为窟窿眼儿山的北侧是悬崖峭壁,我们是从东侧的山脊过去的,当然看不到窟窿眼儿了。
其实,当我们走近窟窿眼儿山的时候,我感觉那更像是一个“象鼻山”,像一只小象卧在山巅。
很快,我们就到了“窟窿眼儿”的位置,那真的是一个天然的石孔,远看是一个“窟窿眼”,近看更像是一个石门洞,有两三米高,三四米宽,冬日的山风从“窟窿眼儿”处呼啸而过,有点酸爽。成看了看时间,才用了四十多分钟,比他们每次攀登的时间都少。
我赶紧多拍了几张“窟窿眼儿”的照片,回头给二姑看看,这就是她小时候经常看到的“窟窿眼儿山”真实的样子。
我们还攀登到“窟窿眼儿”的山顶上,迎着山风,造型拍照,到此一游,虽然“酸爽”,也乐此不疲。
站在山巅,眺望层层叠叠的远山,一样有着“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这就是攀登者的荣耀和快乐。
“窟窿眼儿”看到了,山风也吹过了,远山也眺望过了,到此一游的瞬间也都记录在手机相册里了,可以打道回府了。
也联想,夏天要是过来,满目的翠绿,那感觉会不会更好?晚上把照片发到四人群里,莉特别羡慕,希望下次与我们一起再上窟窿眼儿山,这个,可以有。
下山也容易,一路看着风景聊着天,没啥感觉就到了停车的地方,往返一万两千多步,真心不远,真的没有看到的那么远,真的挺奇怪的(我看距离一向比较准,这次却严重不准了)。
等我们返回到县城时,天色才暗下来,一切刚刚好。
晚上我把照片发给表姐,让她给二姑看,二姑可高兴了,询问“窟窿眼儿”有多大?能进去人吗?看看,我们这次的“窟窿眼儿山”之行多么有意义啊,一起也圆了二姑的愿望。
下车的地方不远处,用手机放大图像拍的“窟窿眼儿山”。
越来越近了,“窟窿眼儿”也越来越清晰了。
太阳的左边就是“窟窿眼儿山”了。
山风吹起了夫人的头发。 通往“窟窿眼儿”处的山脊,像不像一处长城?
这个就是“窟窿眼儿山”了。
“窟窿眼儿”的南侧。 “窟窿眼儿”的北侧,只能拍成这样了,因为旁边就是悬崖峭壁了。我们从远处看到的就是这一侧。
把手机架石头上来张自拍合影。
留下倩影。 眺望远方。 山巅抒情。 指点江山。
渐行渐远,下次再见。 也晒晒蒙餐美食:锅出溜,真精致,薄如蝉翼。
这个就是我喝了五碗的锅茶。
拔丝奶豆腐。 羊盘肠双拼。
哈拉海炖土豆 东北酸菜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