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夏忆人生 (二)

2022-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莲山永青

    六:院西中学任教两年的记忆

    院西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一九七零年一月建校,学校建在牛家院西东南岭上,东邻大院西,中间一条乡村公路通至薛村佛堂。学校共有八个班,当时学制短,初中和高中各两年。

      我刚到学校时,领导分配我教高一,我担心自己经验不够,要求教了初一。因为年轻,领导让我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兼管图书。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很是繁杂。多亏年轻,精力充沛,不管是班级工作还是团的工作都干得很好,又被公社团委选为宣传委员。

    那年九月九日下午四点,我和学生们正在操场锄草,忽然学校喇叭里传来低沉的哀乐,我们突然听到毛主席去世的噩耗时,师生们都痛哭失声。

    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悲痛日子,特别是在公社举行毛主席追悼会时,那真是人山人海啊!多少人如同失去至亲一样泪流满面,有些老农民哭的晕倒,他们深深体会到新中国的党和政府给人民的平等和幸福,感恩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那场面,那情感永远留存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年轻敬业,我的班级工作做得不错,当年学期结束后我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去县教育局参加大会,还带着红花回来。

    一九七七年春四月,我的高中同学邵长瑜从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退伍回乡,并在那年八月到诸城化肥厂工作。我们是高中同学曾互存好感,毕业多年后建立了恋爱关系,于七七年十二月结婚成家。

    一九七八年夏天,经过多方努力,我调入诸城第三中学一我的母校任教。

    七:回到母校教书

    诸城第三中学是我的母校,在这里我度过近四年的学习时光。学校校址是在枳沟镇,离我婆家不远。

    来到母校教书,心中忐忑。因为有很多教过我的老师仍在此教书,我心里仍觉得自已是一个学生,怕教不好让老师批评。所以遇到教学中不懂的地方,积极地向老师认真请教,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那年九月,我女儿降生。初当母亲没有经验,照顾孩子天天忙得手忙脚乱。加上两个班的高二语文课让我非常吃力,一百四十多名学生的作文要求全批全改。每晚我都批改作文至深夜,又因为养育孩子睡眠不足。看孩子的小表妹只有十四岁,所以每天我都十分疲累,身体消瘦得只有八十几斤。丈夫在县城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来。那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

    尽管教学工作和养育孩子很是辛苦,但我总觉得作为老师,教学工作是第一要务。记得七九年春天,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周敦进主任来学校调研,要听年轻教师的课。一篇《病梅馆记》我读了许多遍,总是读不出古文的韵味,我很着急,那晚苏其欣校长教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让我掌握了教授古文的方法。第二天,这堂语文课获得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我教学生涯中记忆深刻的一件事。

    八:任教吕标联中

  一九七九年八月, 为了靠近县城,距离我丈夫的化肥厂近一些,我调去了吕标联中。本来,作为中学教师,我已被调往诸城九中。可九中离化肥厂很远,为了家庭,我又改派到离化肥厂近一些的吕标联中。

    虽然在吕标联中只任教一年,但却留下了珍贵的记忆,这记忆与诸城恐龙有关。

    在吕标的西南方,有好几个叫"沟"的村庄。七九年秋天,我带学生去刘家黑龙沟参加秋收劳动。学生劳动时手被划出大口子,血流不止,无药可治我很着急。村民告诉我用这龙骨涧的泥巴就能止血消毒,结果一试果然灵验。我问其故,村民们告诉我这里上古时候有黑龙在这里出没,死后骨头化为石头,龙肉化为红褐色的土地,可用于消炎止血,所以这里叫"龙骨涧"。

      后来,国家考古队在这里挖掘出成千上万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了世界最大的鸭嘴龙,还有霸王龙,暴龙等,山东诸城也被称为"龙城"。

    一九七九年腊月,学生们期末考试的时候,一岁多的女儿感冒引起了肺炎,那时不吊水,只是肌肉注射。孩子咳嗽整夜不睡,我晚上边陪孩子边批试卷,孩子高烧不退,我很着急,抱着孩子彻夜不眠。第二天,下雪过后又下雨,然后地面结冰,路滑难走,孩子爸爸因工作忙也没能回家。因为学校要放假事多,孩子又生病,我着急上火致使声音嘶哑失声。从此,由少年时能领唱高音的我到声带嘶哑,再也没有恢复!

    一九八零年春天,我任教的班级一个男同学因母亲病逝,父亲领着四个儿子艰难生活,父亲想让他辍学,我几次登门家访劝说他父亲,终于说服了他父亲让他继续读书。一年后这学生考入诸城一中,两年后又考入山东大学,今天他已成为济南市历下区的区委书记。在他考上大学去报到前,他去我家对我说:没有老师您,我怎能考上大学!我把我丈夫的许多旧衣服送给了他。四十多年过去了,他对我当年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仍然念念不忘。

  九:荷韵飘香的岔道口联中

  一九八零年八月,我调入诸城城关岔道口联中。

    岔道口村离化肥厂约有二里路,我们把家安在化肥厂职工宿舍。

    岔道口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共有九个年级。我任初一,初二两个级部的语文和一个班的班主任。虽然是村办学校,但因在县城城郊,很多工厂的工人子弟都在这里上学,连诸城一中的教师子女也都在这里读书。

  这所学校是一座二层小楼,那在当时的农村学校是很少见的。学校建在村中心东西长街以北的中心地段,南面是一方荷塘。夏日里荷叶田田,粉红的荷花婀娜多姿,蜻蜓蝴蝶飞来飞去。荷塘西边是一片小树林,还有一处修竹,到处郁郁葱葱。荷塘的东南面是一处小丘岭,岭上植有各种树木。学校环境优美静好!

      岔道口村的党支部书记姜在升,是一位在群众中口碑甚佳的老书记,他非常重视教育,对学校老师都很关心,经常来学校询问教师生活中有没有实际困难,并努力帮我们解决,让老师们倍感温暖。如今这位大叔已故去多年,但他老人家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在这所学校,我不仅遇到了一批好学生,还结交了几个知心同事,后来调回青岛的王秀霞老师,教英语的孙培芳老师,都成了我一生的挚友。

    这里的学生热爱自然,课间不是去荷塘看花,就是去小树林玩耍。我们曾在晚自习时把茶叶放进荷花花芯待一夜,第二天早上拿出来,茶叶便有幽幽的香气,我们称它为"荷心茶”。

        一九八三年正月初二,患病不足两月的公公因病去世,时年只有五十三岁。公公是枳沟二村的党支部书记,是建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他大公无私,在村民中有极高的威信。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很多村民痛哭失声。长瑜在父亲去世后很长时间在痛苦中走不出来,多少个不眠之夜在我的劝慰中才能入睡。

  弟弟长军,父亲去世时只有二十一岁,当时还在部队服役。于一九八五年冬天退伍回乡,长瑜为弟结婚成家倾尽全力,在当年腊月十六日娶弟媳进门,完成了父母的心愿。

    一九八三年夏天农历七月初四,我年仅四十四岁的大姐因病离世,对于我那年逾六旬,体弱多病的父母来说如何承受得起?我们兄妹四人也因失去大姐而无比悲痛,一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哀伤中。

    那年秋天,国庆节后,我又因患胆囊炎极度消瘦被青岛山大医院误诊为"肝左页占位病变”。只有七十九斤的我病得连自行车后座都坐不住。那是一段焦虑的日子,而且吃药打针也报销很少。好在八四年春天才知是误诊而放下心来。

  为了让我不再上课备课的劳累,长瑜托人把我调到化肥厂干职工教育,我离开了待了三年多的岔道口学校,离开了我热爱的教学工作。

  十:化肥厂两年职工教育

    一九八三年十月,我调到化肥厂职教科,对青年工人进行初中文化补课。

    在化肥厂两年的职工教育中,我办了多期青工文化补习班,白天晚上都有。因我爱好文史,授课时引经据典很得青工们喜欢,我的课他们都爱听,我也和这些青年工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还在闲暇时出厂里的黑板报,丰富多彩的内容,色彩斑斓的画面,引来了工人们的啧啧称赞!

  一九八五年秋天,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我的身体也大有好转,为了照顾女儿,也为了我念念不忘的教学工作,我又调到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重新回到教育岗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