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仇趁年华轻剑快马
唯此间江湖年少 偏爱纵横天下
恩仇趁年华 轻剑快马
红尘未破也无甚牵挂 只恋生杀
醉里论道 醒时折花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明月天涯》中的歌词,如果要评价一下这首歌的话,我想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有“侠气”的一首歌了,无论是词的意境、曲的轻快、以及歌者,五音JW那干净的嗓音。
相信很多男同学都会和我一样,小时候很喜欢那种打仗的游戏,做把木剑,拿个红丝巾当斗篷,然后一顿瞎比划之后再喊一个比较霸气的招式的名字,也是帅的一笔了。
当然现在的孩子是有点不同了,以前我们喜欢扮演乔峰、郭靖、花无缺;现在则是争着喊着要李白、要貂蝉了。
我本人是一个武侠小数的爱好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江湖和侠文化的爱好者。我想这可能源于小时候的影视渊源,毕竟那个年代是金庸、古龙小说改编电视的黄金年代。而那时网络也不发达,小孩子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这场江湖漫游就开始了,再后来,电子书、网络文学以及某点、某江的崛起,《坏蛋》、《神墓》、《盘龙》一系列网络爽文的出现更是动摇着年轻的心智,上课下课、午休自习。
当然,那时只是看时一时爽罢了,思考与获得永远比不上一句“待到阴阳逆乱时,我以魔血染青天”来的痛快、热血。但对所谓侠的向往,便是这样从小就埋下种子了。
古语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像《神雕侠侣》里郭大侠那样的;还有后期的萧峰也是那样的,可说实话,真心有种爱不起来的感觉,而相比之下,我更爱《射雕》里那个会见义勇为傻小子,更爱那个前期会为慕容复辩解、会去聚贤庄舍命救阿朱的乔峰、乔帮主。
想着这喜欢的变化中也总要有些原因吧,大道理自不用讲了,人人都会。于是,想着可能多半跟年纪有关吧。毕竟两雕中的郭靖和天龙前后期的乔峰都是成长与变老的。
而我们也习惯有一种说法,年轻的叫“少侠”,年长的一般叫“前辈或老英雄”;再者我们一般刻画的影视、小说中形象也是如此,幕后boss多半是个老家伙,而主角一定是个鲜衣怒马的年轻人。这是我们多半可以确定的印象。
思来想去为什么,找到一个差不多算合理的解释,把今天比作江湖,路有不平事,老太需人扶啊,我们看到很多新闻,无论结果如何,去扶老人的那些大多是所谓的“年轻少侠”,当然一定也有而立之人和年长之人,毕竟我们是和谐社会。
而用今天社会的理论来讲,可能成年人经历了更多,更懂的保护自己,这是本分无可非议。但是那些“路有不平事,总有拔刀郎”的场景真发生在你身边时,你会不会心头暖,也留下一颗种子呢。
我们今天已经不谈侠义了,不是消失了,只是我们有了新的语言替代了,我们在微博看见连续手术10几个小时的瘫倒在地,我们会点赞;援手救助身陷困境的小动物的人我们会不吝啬溢美之词来夸奖他;洪水灾难中背这老奶奶的武警和志愿者们,我们会说他男友力爆棚。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拔刀少侠。而所谓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最后,想着那就究竟怎样的人才能算上真正的大侠呢?想到一种说法:既能出世又能入世的人才是真人。所以我觉得郭襄和张三丰这种大抵就算得上是真大侠了。二人最都是方外遗世独立之人,但却都有这理解这方天地善意的能力,既有与人相交于江湖的义气也有属于自己孤独与惆怅。
想起《雪中旱刀行》的一段,初入武当的徐凤年第一次见武当老掌教王重楼,面对这个仙风道骨的道门神仙,打小就听他一指断江传闻长大的徐凤年就问老掌教,是不是真的曾一指截断过沧澜江,老人先是摇头说不是,然后伸出两根手指,说是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