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迷小说去深度了解自己1
适合想深度了解自我的人。
你可以清晰看到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又是什么形成了那些想法?
而改变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此之难?
实现改变,我们要做些什么?
回顾我毕业后的经历。
专业太冷所以不好找工作,不好找工作的焦虑又耽搁了我复习考研。我身边的人又影响了我的选择,如果能有个依靠就好了。”
其实是在表达,我不想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如果有人能为我负责就好了。
我害怕承担责任。因为我害怕承受糟糕的结果,面对糟糕的结果会自责、后悔还有对外人指责、嘲笑的恐惧感。
这些负面情绪带来身体的痛苦。
为了逃避负面情绪,就放弃责任。
所以我很容易放弃,除非可以保证百分之百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即使达不到想要的结果,也有人兜底再者把事情搞砸了,有人为我负责。
不得不为自己负责时,就希望能少做事就少做事,能少动脑就少动脑,即便努力工作,目的也是为了工作可以轻松些。
如果稍微努力了一下,还达不到轻松的目的,就直接放弃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理舒适区有多么强的吸引力。
当前面解释同宿舍3个女生的好命时,也是表达自己对这种“舒适”的羡慕和认同。在工作中,可以看到,她一直也在寻找这种心理“舒适感”。
为什么过度依赖舒适区?
1.人的天性,好易恶难。
2.离开舒适区代表着不安全和不确定。
不安全和不确定引发焦虑感。
3.离开舒适区代表着容易犯错。
犯错带来恐惧感。
【对于过于依赖心理舒适区,我要先顺应这个特点进行改变,把站线拉长一点一点的改变。
0.改变认知,明白和接纳天性,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比如想赶紧上手,和老手一样。
这个就是对标错误❌。
即使再加速努力,只能在新手中脱颖而出,而不会赶上老手
1.给自己充分的准备时间。准备的越久,安全感越多。
不要轻易尝试需要赶时间的事情,会增加离开舒适区的焦虑感。
2.提前预演。
把不熟悉/不确定的事情,通过预演,变得熟悉和确定。
3.把要做的事情拆分成小模块,这样距离自己的舒适区近一些,并且坚持去做。
要做的事情是熟悉的事情+2成新的事情,不要一下子全做全新的事情。
4.写技能学习日志,培养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我拥有什么。
比如我今天学习了哪个技能的哪部分知识,通过练习掌握了什么。
5.成就感。
通过努力完成小目标。
+正向反馈和表扬。
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快乐或者进步,自己做这件事学到了什么。(培养成长目标)
6.自信日志
我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得到了什么结果。】
结婚、自己开淘宝,发现离“舒适区”越来越远,于是有了新的压力,然后通过“读小说”的方式逃避必须面对的现实困难。
为什么喜欢看女强文呢?因为在幻想中,得到了某种心理安慰。
但回到现实时,别人的优秀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于是开始自责。
当自责引起压力时,她习惯的做法就是逃避。
哪里可以逃避呢?还是“读小说”吧。于是进入了一种逃避-幻想-自责-逃避的循环当中。
孩子的诞生让环境发生了改变。因为照顾孩子的忙碌,挤占了所有的时间,顺带着也没时间胡思乱想了。
孩子稍微大一点时,又适应了新的环境,时间又有了。这时特别想“犒劳”一下自己,解压方法依然是“看小说”。
看完小说以后,发现时间流逝,孩子也没带,罪恶感又来了。
面对压力,这次有现实的任务需要做,就是带孩子。通过带孩子,让压力获得暂时的缓解。
妈妈的家庭主妇模式是个熟悉的模式,熟悉意味着安全,可控。
尽管不喜欢,但与尝试新方法的恐惧相比,模仿会更轻松容易,这也是她习惯的认知“有路走,一定挑容易的走”。
也许她从小父母管教较多,或者过于严厉,加上心理比较脆弱,于是发展出一种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模式:“放弃抵抗,逃避问题,寻找小快乐”。
这种模式成为她的人生地图。尽管有时对现状不满,对自己不满,但对未知的恐惧让她依然遵循了旧的应对方式陷入旧循环中。
即便现在的她,生活应该比较安稳,没有太大压力,但有压力的环境是她所熟悉的。
于是自己还臆想出“假如离婚了我该怎么办?”这样的新焦虑来,重构一个她熟悉的心理环境。
前面是对心理的解读分析。
那么知道为什么,接下来怎么改变呢?
改变和突破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在熟悉的旧经验里面不断循环。
改变方式第一步,先从清理自己的情绪开始。大部分的情绪污染都来自不着边际的自我恐吓。
比如内心明明想做舒服的主妇,但担心被“抛弃”而非得给自己设立一个变女强的目标。
意识上是想成为女强的,潜意识里早就被女强这个目标吓坏了。
所以,把那些不着边际的幻想都清扫出去。
承认现实,设立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让自己成为一名快乐阳光的好妈妈。
你可以将这个目标合理化,比如“不赚钱怎么啦?能够照顾和培养好孩子,比一年赚100万还有价值。”从而减少另一个声音的抗拒。
第二步,从行动上改变。
比如从给自己做个小计划开始,为了培养孩子,空闲时自己看一本教育的书,或者学一节相关的课,然后用在孩子身上。
每天把做得事情记录下来。
当自己又想回到“老路“上时,翻看这个日记本,你会重新受到激励,直到形成新的经验。
在新的路上,步子小些,奖励多些。等远离了旧的心理舒适区后,新的路已经形成。这就是改变的整个过程。
沉迷,是一种逃避。
逃避内心需求未被满足所带来的压力。
逃避终究不是一个选项,只是另一个陷阱。
【总结】
1.我对舒适区依赖感比较重,我做事的习惯认知是事情能少做就少做,怎么轻松怎么做。有路走,一定挑最轻松的走。
2.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压力。
压力由内心需求未被满足时候引发的焦虑感。
主要是现实与需求的差距。
我的心理比较脆弱。
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法是,放弃抵抗,逃避压力,寻找小快乐(看小说)。
3.长期处于一个焦虑的心理环境(不合理的心理需求与现实的矛盾),总是感觉不开心。
所以我要做的是
1. 多去练习,来减少情绪污染,减少没必要的压力。
2. 觉察自己的压力,以及处理方式,多去练习,改变应对压力的模式。
3. 通过每天的进步坚持,来减弱自己对舒适区的依赖感。
4. 每天听点音乐,缓解焦虑的心理环境。
积极做事,建立自信心,减弱焦虑的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