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老学姐的忠告
来自一个老学姐的忠告
高中三年,尤其是最后一年,人的心态变化极大,那是一个想考大学的人拼命学习,不想考大学的人也尽力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做点什么的时间段。
我呢,是一个没有什么远大目标的人,有一段时间甚至还想过大学一定要考个二线城市去,到那儿谁也不认识我,平平淡淡的过完这幸福的一生就好。
后来呢,我就得给自己找个目标啊。最最开始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学校一个超级厉害的高三学长(那时我刚进高中),而且考到了清华,而且和我同名同姓,我当时就给自己定了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也要上清华—就只是因为那个人和我同名同姓,而且在一个学校而已,而且那时还总用老爸以前和我说的“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来激励自己,当然了这也并没有坚持多久。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真是天真的可以-_-#
高三开学不久,我才又有要干些什么的冲动。这时我的好胜心又出来作祟了,我把目标定在了我哥曾经就读的江西理工大学,这么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目标好像还是定高了。临近高考,我已经被每天日复一日的刷题给麻木了,想着只要能上大学什么都好。
来自一个老学姐的忠告
真的上了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大学真的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大一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安慰自己没事,在一个不知名的二本院校里拿拿奖学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也挺好的。可有一次看到我初中同学(人家考上了清华。对,又是清华,就是那么凑巧⊙0⊙)在空间晒了一张跑马拉松的照片,我被惊到了,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看到了差距。不仅是这个学霸,还有我列表里的高中同班同学,看完人家空间的各种活动后,我再也不好意思晒一些无聊的投票活动了,因为我开始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在一个那么low的学校(听都没听过)。
而在大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学习到10点回寝室(我们图书馆10点关门),寝室居然已经熄灯了,所有人都已经上床睡觉了。然后我就一个人偷偷摸摸地洗漱,上床。后来当我看到一篇关于上不上985,211的区别时,里面一句“那些上名校的人和上普通院校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永远不用担心在大学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深深触动了我,我当时就想狂点头称赞,说的太对了!在我们这种学校,你稍微有点与众不同的个性别人都拿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仿佛你就是个异类。许多人想更加认真都被环境影响着降低了自己的要求。
人不能一直呆在舒适圈,在那舒适圈与不舒适圈交界处就是你进步的最好状态。而且我上了大学之后总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想法,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人总要度过一个特别拼命的时间段,有些事现在不去做,以后也还得去做。所以大学四年我都要天天泡图书馆,谁让自己高中没努力呢,欠着的债总是要还的。
这是来自一个出去找工作时可能会被人误会是野鸡大学的学院学姐的亲身体验,希望还没上大学的同学慎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