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每天写1000字散文

铁门与人生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54人  鲁吁视野
工厂的铁门

注:此文原刊于深圳《福永》杂志


文/鲁吁


少儿时期,生活在农村,大家的屋院都没有什么铁门铁栅栏之类的,就是我读过的两所小学也没有,所以不知道铁门意味着什么。

升上中学,是到邻乡就读的,中小学校园的大门忽而都变成了铁门,就是由无数条拇指粗大的铁棍和几根手腕粗的钢管焊接而成的那种,铁棍的顶端还带着尖儿,一排横着过去,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铁栅栏。那意思自然是防止关门后有人翻越。

但那里是苗族乡区学校,苗族同胞自古来心地淳朴仁厚,社会青年从来不会无故生非地撞进校园里抢劫和殴打学生;而学生异族之间虽然有些对立,但也不怎么尖锐,不会有人到外面去拉帮结派来闹事的现象,所以铁门并不常关上的,是以我仍然不知道铁门意味和象征着什么。­

后来偶进了几回县城,看到的铁门可就多起来了,几乎每栋楼每个门户都有安装,有院子的人家则是铁栅栏围住。有的人家甚至是里外双层的,就是里边铁门加外边一道防盗网。意思明显起来,就是防盗!

防盗铁门的原意本是单纯的吧,防盗就是防盗,没别的意思。但经时间一长,世事变迁,这意义就有所延伸了。

各家人自窝在自家的铁门铁栅栏里边,同住一个楼檐下,也不大打招呼的,即便偶尔互相点头致意,那味道也显得很陌生。所以这铁门就意味了人情之间的隔阂和冷漠!

久而久之,人就发生了孤独感,每一家人似乎只生活在一个院子四角大的空间、一方狭小的天地里!­

19岁我长成了一个步入社会的青年。因为考不上高中,初中毕业后我和许许多多同种命运的农村人一样,跑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三角来打工和寻梦。

刚开始那几年,我生活在工厂里,从事的几乎都是艰苦的工种,而工厂四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林立的世界,不消说,铁门铁栅栏随处可见,成了隔离我们和外界生活联系的一部分障碍!­

出门的时候我就是带着美好的理想南下的,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财富,所以起初意兴昂扬,以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把理想实现,告别打工生涯,走进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去追逐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然而因为学历低,两年多来我写了总计几十万字的稿子,投出去却均石沉大海,一个字也发表不了。几经努力,就几经挫折,冲不破现状!

我才渐渐明白,出身低微的人是多么地难于出头啊!我于是乎彷徨起来,真正感到了痛苦、焦急和恐慌!我便想,原来我的生命是被困锁在一个难以冲破的铁门之内了!­

这一段时间,我才对铁门深刻认识和敏感起来!

几乎每一间工厂高墙以外的四围,都是铁栅栏围住,铁棍的顶端都捶打尖锐,像极了古代用以捕猎或在战场上杀敌的标枪,闪着灰冷的寒光!

铁棍都有两三根手指拼排那么粗大,或更甚者,圆形的,或是棱形的,全都镀银粉,或是黑漆。厂区前后又各设一道大铁门,生活区和作业区又设一道宽铁网隔开,之间的通道口又是一道厚重的铁门。

厂区前后的铁门,车辆出入要登记,人进出得凭厂证。铁栅栏自是严禁攀越的,如果被发现,后果可是很难说的,这可不是在校园,被老师发现翻墙至多集合时出列被当众批评那么简单了。

我于是想,当学生比出到社会来,自是自由和幸福得多了!­

这家工厂是这样的外观,走出去看看,那家工厂也是这样的外观;这家工厂是那样的性质,走出去听听,那家工厂也是那样的性质!

它们都成了一道儿,而我们打工者也自成了一道儿:它们有它们的坚固和锋芒,我们有我们的懦弱和无奈!

工厂的高墙和铁门,是用来禁锢人的青春与自由的!这几乎是所有打工者的认同与共鸣。

看看,多少人从这家工厂走出去,还不是又进到另一家工厂里;多少人从那家工厂出来,还不是又进到这家工厂里来?而不管去到那里,都是献出了自由和青春,只要你打工,就难以摆脱被安排被禁锢的命运!

但我始终是不甘心的,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被困在这样的高墙内,过着碌碌无为的庸常人生吗?不,不!我还有诗意和远方!无论如何,我不甘心,因为从一开始,工厂就不是我的远方。

可能大部分和我出身低微又低学历的人,他们涌进珠三角的时候已经规划好,进厂打工挣钱,回家盖房子,盖完房子后继续在工厂打工挣钱存钱,等年纪大打不动了,就回家。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远方就是工厂。

但我不是,我的远方不是工厂,工厂只是我奔向远方的一个跳板,追梦路上的一处驿站。所以我越发努力,业余拼命地看书,自学电脑,写稿投稿,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先跳出工厂。如果连工厂都跳不出去了,还谈什么诗意和远方呢?

有志者事竞成!我想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又过了两年的时间,我终于可以开始发表文章了。因为发表文章在厂里有了点小名气,开始得到领导器重,加上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也不一样了,所以从此无论跳到哪家工厂,都不用再做普工,晋身管理层了。

破墙而出

读的书越来越多,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思维和视野也跟着越来越开阔,再加上业余帮两家由某院校大学生创办的新兴文学杂志做义务编辑,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文学经验,我的心就大了,果断跳出工厂进入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做文字编辑。

虽然一年多后因故离开了那家文化公司,但从那时起,无论辗转到哪个城市,我的路都是越走越宽。我现在在深圳做文案兼策划,依然跟文字打交道,业余我除了写书,就是去编剧培训班学习编剧知识。现在我对未来的道路越加清晰,对诗意和远方的执着也越发有信心。

而和我同时出来的那些老乡,或是在工厂时所认识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现在横在我们之间那道叫做人生的路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因为很多人一直还在原地踏步,而我一直在赶往远方,走在追寻诗意人生的路上。

写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是想说,相对于安于现状或是整天抱怨连天却从来不想着改变的大多数人来说,当初的我并没有过多的去艾怨工厂对我们是如何地禁锢。

我比别人理解的更深一层:血汗、青春和自由固然是可贵的,但宝贵的东西是要懂得拿去创造才会发光的!

我们以为自己不到工厂来打工,青春就会永驻么?血汗就不会没有价值地流淌了么?身心就能得以真正的自由了么?不是的!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道隐形的铁门,如果你从来不想着撞出去,你就永远被困在里面;但你若努力去撞开,迟早有一天你会撞出来。

这不是给你煲心灵鸡汤,也不是跟你讲励志故事,我是在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亮出解剖生活面目的手术刀,跟你摆摆生活与人生的一道哲学。

假如你想看到屋外的蓝天白云,想交一二个可披沥真心的朋友,那么你可以掏出钥匙,打开那一扇昏沉已久的铁门,走出屋外去,看到别人就点头致意、打招呼、微笑、谈天、聊家常和心事;

假如打工你感到很疲惫了,想回家了,那不管有没有苍老,你都可以省下几百块钱,收拾些行囊,然后到车站去买一张回家的车票……

我们知道,这些禁锢一时自由的铁门都可以打得开,而真正难以打开的是那道隐形的生活铁门,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向我们示威!

它禁锢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扉、青春和自由,还有我们的整个人生和生命!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要努力打开那道禁锢一时的铁门,在有限的青春寻回自己的自由;

更要撞开那道如影随形的隐形铁门,把自己从没有希望之光的生活中解放出来,把脚下的路走得更宽阔,让自己的人生能走得更远,莫辜负了此生仅有的短暂的生命!­


PS:我的长篇小说《愿我们终会与幸福相见 》精美电子图书已正式在掌阅书城诚意上线,希望亲们前去捧场支持哦!建议下载掌阅APP,体验流畅阅读。如果觉得小说不错,请分享给你的朋友,谢谢啦!么么哒!


附小说简介:小说写了何晓玲、何晓珍、洛雪、贺樱四个朋友姐妹在漂泊生涯中对梦想及对友情和爱情的截然不同态度,讲述他们沉浮的青春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