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胜负得失观

2020-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范小狗

在这个问题中,胜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世俗世界里,胜负的产生是在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不管是过去的伦理学,还是现代的伦理学,都非常重于探讨人我关系。

进一步的探讨,这种与他人的比较,实际上是与自我斗争的延伸或者说异化。与他人的斗争,不仅仅是他人,亦是同自我的斗争,我将自我放置到“我”的对立面而产生的矛盾,胜负是与自身斗争而产生的结果。

回归正题,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的个体,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人,都是欲望的个体。其中我们称之负面的欲望,基督教称之为七原罪,即傲慢 妒嫉 懒惰 贪婪 暴食与色欲,佛教将其称为五毒,即贪、嗔、痴、慢、疑。在胜负之中,我们往往会产生这些情绪,去消化接受这些结果来填补内心的意难平。

例如,在一场比赛之中,我们输给了a,我们的欲望机制就开始发挥作用。在胜负结果之中,我们对待结果会产生怀疑,嫉妒等主观情绪。

如果我们将此称之为看待胜负结果的原初思想,那么人类的哲理智慧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重建。

对国人价值评判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儒学中庸的思想。儒学中的中庸之道调节着人们在得失胜负中的心态。

中庸,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何晏集解≫

中庸及常理,执中又当求“中和”,通过运用中庸中的理性去中和胜负得失中的妒等情绪。虽然入世的过程中,始终有胜负结果,人生世事不存在胜负的止境。

在中国人的观念之中,面对胜负得失的理想境界是不计较如此结果,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将情绪调节到中庸强调的常态。

遇到能力比我强的人,便向他人学习。与我齐平,就是中庸,不存在胜负的心态。比我差的人,便敬而远之,不与其为伍。

除此之外,对中国人思想处世态度影响深远的道教,佛教其实也是儒学入世中过程中一种精神或是实践的补充。

简而言之,面对挫败,中国人强调我们要拥有坚定,开阔,不轻易为外物所动的心境,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以及行动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