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再回看考研这事
昨天公布了今年的考研成绩分数线,有同事跟我说,“你要是早知道听你的,在考试前,背篇英语文章,那英语成绩就不会差2分了……不用现在那么纠结,要不要调剂的问题……”
我很是开心,你懂的。继而,和她多聊了一些在职考研究生的备考技巧(和考全日制的不同哦):“其实,你只要比别人多花哪怕一点点的功夫,就可以把很多很多的人给比下去的……尤其是你考试前的那一段时间,越是临近考试,价值越大。你备考前那一小时的价值,你要是认真准备,出来的成绩就很可能是另一个级别了……”
她说:“是啊,那时大家都说要放松一下,我们去逛街了……”
我有点无语。我还是too young,too naive(太天真了)。
之前,也有同事问我一些备考技巧。开始,我给了一些个人认为很实在的建议。比如,考英语前,一定要背几篇英语写作范文,哪怕一篇也好……后来,我就明白了。这个和我们大过年时,问候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的:“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上班啊?……诸如此类。”
真的是在问这个问题吗?
换句话,我们真的在问“需要问的”问题吗?
对大部分的人来讲,问你过年什么时候回来,实质上,更多是表示一种关心而已。
对大部分的人来讲,问我考研的备考经验,实质上,更多是在找“更好的方法”——问题是,哪怕这方法再有效,你真的重视了吗?更进一步,切切实实地、抽出时间去做了吗?
说白了,很多人只是在“问问”而已。最后临头,临门一脚,碰碰运气,或许过了呢,不行拉倒呗……
想到这一层,别人再问我此事时,我一般只是笑而不语。如果他再问,我会不自觉地看着他,缓了缓,问一句:“你真的需要吗?”
结果是:
“我当然需要啊!不需要问你干嘛?”
好吧,我又无语了。too young,too naive!
天真如我,那就天真到底吧!接下来两天,在此更新一下我考研复试的亲身经历。那还是我2016年3月31日考完试,第一时间写下来的,4月1日就公布在自己的微信上的。如果你考研初试过了,一定要挺住,利用好接下来的近两周的时间。不要像我,即便初试考了第三,复试还是被刷了下来……郁闷。
说起也够奇葩的。一开始我是想报“在职班的”,最后莫名其妙地考了“全日制的”(这还是我考完初试后,收到复试通知后,核对了老半天,才焕然大悟的),最后,事实还是摆在那里——复试成绩不理想,我那专业只招四个,又调制成了“在职的”……
近一年过去了,看着自己写过的文章,回味着那段经历,不禁莞尔——当年,我也是这样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运气好了那么一丢丢——要是再让我重新考一次,我或许就是那个落榜的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呐!过去的年代,您老人家说是对的,年轻人很可能就是错的。现在的时代,年轻人说是对的,您老再说是错的,那最后很可能是“您老,是错的”。
话说,对对错错的,除了在考场上很重要,在现实中,真的那么重要?
要是搁2016年3月16日的我,会爆粗:
少废话!先让我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