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田"字
我们是农耕社会,想从土地收获,要粮食、要希望,那就要依着天时去耕耘才有收获。几千年历程走过来,勤劳质朴的中国人逐渐养成了对土地的信赖。
"田"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它的字形的笔画纵横交错,就像古代的井田之形,也像是田猎征战时候的一种阵型,方方正正。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一个词“阡陌纵横”。曹操《短歌行》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朋友远道而来,走过了多少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来到我这里,我当然要好好对待你们。这个“陌”指的就是东西向的田间小路,而“阡”是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陌纵横在一大块田畴里,不就是田吗?当然《释名》上讲得更清楚:“已耕者曰田。”荒地不叫田,只有把它开垦出来,种植上农作物才是田。所以古人就根据所种农作物的种类,又赋予它不同的称呼。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说:“树谷曰田,种菜曰圃,树果曰园。”田是种庄稼收获粮食作物的;菜园子叫圃;而种果树的地方叫园。
"田"所代表的,是能带给人们收成、食物的地方,它是一个宝库。农耕民族喜欢田,因为田野供给我们绵绵不绝的生活资源,是取之不竭的宝藏,所以就引申开来,把那些有丰富资源的土地都叫田。比如说能打出石油的地方叫油田,能挖出煤的地方叫煤田。那人身体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是人的心田。而从道家养生来讲,有一处特别能够调动气息的所在,就是丹田。道家练功,认为人身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在两眉之间是上丹田,心下部中丹田,脐下下丹田。看这一整条经络,是人精气神汇聚储藏的地方,是人的性命之根本。要是没有丹田里的精气神,人不就颓萎了吗?
由"田"引申来畴,《说文解字》里面解释说,畴就是“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屈之形”。所以“畴”特指那些整齐划一的田。中国的奴隶社会是种族奴隶制,统治的种族将被统治的种族的人变为农奴。因为那个时期的井田既便于分封土地,又便于计算奴隶的劳动量,所以就被保留下来了。这些被阡陌封疆隔开的整齐的方田就叫作“畴”。
“畴”因为是规划、划分相等的地块,它要交换也必须得是相等的,所以就引申出相当、相类、相等这些意思。《战国策·齐策》里面就说过:“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这里的“畴”就是相当、匹敌的意思。后来又从“相类”引申出“类别”的意思。《尚书》里面所说的“洪范九畴”,就是治理国家所要遵循的九类法则。我们今天常说的“范畴”,就是由此而来。
“畸”是典型的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残田也”,也就是那些不完整的、边边角角的耕地。由此引申,所有不完整、不对称的都可以叫作“畸”。《荀子》里说:“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墨子只看到问题整齐划一的一面,忽视了不一致的另一面。“齐”和“畸”是相对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就把所有不对称的数目称作“畸数”(今天我们用来指称单数的“奇数”,就是由此而来),把特立独行或者遭遇坎坷的人称为“畸人”,甚至延伸到肢体上,把发育不正常、不健全的人或动物称为“畸形”,把偏向一边称为“畸轻畸重”。
简简单单一个“田”字,就隐藏着多少农耕时代的生活观念,蕴含着多么丰富的乡土情怀啊!中华汉字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学无止境,意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