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else & return 的使用策略
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代码1:
if ([responseDict[@"result"] boolValue] == false) {
[CQHud showToastWithMessage:responseDict[@"msg"]];
return;
}
/// code
代码2:
if ([responseDict[@"result"] boolValue] == false) {
[CQHud showToastWithMessage:responseDict[@"msg"]];
} else {
/// code
}
你们更倾向于哪种写法?
我的做法是如果if的代码块中的代码比较少就用if return,想问下你们是怎么选择的。
我认同 J_Knight 的说法:“如果这两组代码是互斥关系,建议使用 if & else; 如果是要首先排除某些特殊的错误情况,建议使用return”。
if-else 用来表示逻辑上的分支处理,但是在程序中有一种情况是其实我们更关心的主流程。
比如来看下面的一个简单例子
if object is Pseron {
if ((Person *)object).age > 18 {
// is adult
}else {
error("not allowed")
}
}else {
error("not allowed")
}
其实程序只关注两个部分:
- 判断是否合法
- 合法后进行对应操作
在这种场景下,上面的这种写法就显得不够清晰,尤其是当判断超过3层之后。提前return就会好的多:
if object isNot Pseron {
error("not allowed")
return
}
if object.age < 18 {
error("not allowed")
return
}
if ((Person *)object).age > 18 {
// is adult
}
这也是为什么swift要单独推出guard关键字的原因。
如果从更高的抽象来看,本质上是因为前面的那些return是一个filter,换做FRP的写法是这样的:
let response: Observal<Object>
response.filter { object in
return object is Person
}.filter { object in
return object.age > 18
}.subscribNext {
// is adult
}
如果这么写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如果是分支的逻辑就会写在操作数据这层。前面用于提前return的部分在这个场景里不是一个逻辑分支。
相比是不是该用return,这个代码有个更严重的问题
很容易看出这是处理api返回数据的代码。这样写犯了一个非常严重且简单的错误:代码没有复用。
用更高一点目光看所暴露的问题是抽象层次低。
如果这样直接处理服务端的数据,等于每一个请求的地方都要写这种很傻的代码。有50个api,就要写50次[responseDict[@"result"] boolValue]
,如果有一天后端架构调整,把标志为请求是否成功的字段从result字符串改为状态码表示呢?比如200表示成功,其他都是失败。你的代码要怎么维护?
每个请求的代码都要取一次“msg”,弹出来烦不烦?所有的api请求做一层处理,如果是错误的统一处理一下不就好了?如果所有错误的请求要记日志,这种写法不是又要改很多地方?
抽象层次低是你只看到了原始数据,没有看到这些数据复合后的抽象。可以理解为服务端返回的是一个Response对象,里面有返回的数据和错误信息。写起来大概是这样:
struct Response<T: JSONMappedObject>: {
var data: T?
var rawData: [String: Any]
var msg: String?
init(json: [String: Any]) {
}
init(json: [Any]){
}
}
如果以后返回的数据要做整体变更,只会是Response这个结构发生改变,外层的业务处理不会受影响,不用关心我要的data是怎么取出来的。
代码请至少要做到三件事
正确的命名,不要有重复的代码,每个函数里的逻辑步骤不要超过7步。
最开始写代码,先严格达到上面的3个目标再想其他的吧。
不要扫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没故事的卓同学
里面没有任何有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