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研讨//中小学生有必要进行法治教育

2024-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南张俊红

话题研讨活动:今晚,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是:请围绕3月10日河北邯郸七年级学生被害事件,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3月10日,河北邯郸发生了一件令全国人震惊的一件事,三名七年级男生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学,然后各自回到家,若无其事地在家里打游戏,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

这件事发生之后,我们震惊之余,不禁提出疑问,那三位同学杀害他人,难道不知道杀人是犯法的吗?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严重后果吗?由此可见,三个中学生都是法盲,法律意识淡薄,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联手,一起进行法治教育宣传,增强学生们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1.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法治教育的渗透。

首先,老师是学生们的榜样,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其次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依据学科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我们重点是丰富法治教材,拓展教育阵地。对于小学法治教育,可以把《道德与法治》课本为主要教材,书中的案例,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演一演,悟一悟,加深学生的法制意识,启发学生理性思维,在活动中学会用法践法。

2、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法治教育不仅仅以《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为主要阵地,还可以渗透到主题班会课、其他学科的课堂以及各种游戏活动中,处处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在班会课时间,老师们在班里进行普法知识演讲、分享法治小故事、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竞赛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治教育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普及一些法律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和学生密切相关的部分。

比如12月4日是宪法宣传日,让学生制作手抄报,举行演讲,举办知识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更熟悉法律,成为宪法小卫士。还可以让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了解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还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法治教育。每周利用班级文化墙把一周发生的能警醒孩子的法治故事打印出来,让孩子们读,适时地提问孩子们,如果是你要怎么做?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法律知识深入到心里,这样会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班级的黑板报定期更换的时候,留出小块法治专栏,让孩子自己寻找生活中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例,分析事情的后果,会造成的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法治活动中来。

3.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

学校邀请法律专家、律师、公安民警等开设相关讲座,通过分析身边案例,进一步增强学生法治观念,促其尊法护法。我们学校定期举办和开展有关法治教育的活动,每年学校都邀请乡司法所的专业人员,进校园举办一些法治教育讲座、讲解相关课程。让学生们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

4、将法治教育融入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作为小学生,我们还可以发动学生家长成为我们的普法小助手。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鼓励家长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多给孩子们讲一些法治小故事,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们的法治意识,明白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是违法行为,禁止去做。

同时可以将法治教育适当延伸至生活,特别是各大媒体播报的热点事件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也可以作为法治教育的“教材”,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树立法治意识,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针对孩子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各种案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报纸上报道了一则消息:农民工王斌余讨要工钱,找劳动部门,找法院,都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被骂成“像条狗”,遭到拳打脚踢。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4人,重伤1人,后到公安局投案自首。最终他一审被判死刑。

  这则消息告诉我们,尽管王斌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己辛苦劳动应该得到报偿,讨要工钱被拒绝羞辱值得同情,但是也不能目无法律杀人,法律高于一切!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每个学生从小都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做一名合法的小公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