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了吗
今日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这样的日子,理应泡上一壶好茶,捧起书本、平板或手机,选一本书读上几页。若正好选到的那本书是喜欢的作者、引人入胜的情节、清丽优美的文笔……岂不美哉!
或许读到兴起时,还不由靠向躺椅,抬起脚,跷到软垫上或扶手上,或整个人卷缩在躺椅上,以最舒适的姿态独享读书的乐趣。
诶~这情景怎么如此熟悉?这不正是我平日里读书的写照么。其实小时候的我并不喜欢读书,宁可在户外闲逛,也不愿安坐家中看书。不过在物质紧缺的那个时代,又刚经历过文化类的革命,市面上倒也难见到有趣的书籍。
最初吸引去读的书,是薄薄一本以图画为主的连环画,这种文段简单绘图精致的连环画,看图说话很容易理解,还看得飞快,非常符合坐不住且囊中羞涩的小屁孩需求。新书上市,只要避开新华书店营业员的视线,蹲在一角很快就能翻完一本。不过看书的过程中一定从书架轻拿轻放,千万别把页角反卷,只有这般小心翼翼,营业员即便看见也不会恶言厉色地驱赶。
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还是在改革开放后,那时台港澳文学以及西方文学作品开始风行,众多有趣有料的小说丰盈了图书市场。在这股热潮中,金庸、梁羽生的武侠、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和倪匡的科幻作品,很快就征服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课中课间都停不下来,满城尽是爱读书的人。
多读了几本,才开始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满足,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感慨那些脱离了现实既远又近,还充满无限想像的美好。
后来,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选读的书才多杂了起来。身边多了喜欢读书的朋友,当然也有不喜欢读书的,还有购置满书架新书却连封皮也不拆开的朋友。说白了,这都是成年人自己的选择,读或不读,随便都可以找到百多个理由。正如我那个只买书不读书的朋友,妥妥一企业高管,炫耀一书架藏书时,他很坦诚“没时间读,但书单和藏书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格局”,这个解释从人设打造来看,似乎也有些道理。
据说曾有个调查研究,说犹太民族是全球最爱读书的民族,其中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5万平方公里、不足千万人口的国家,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能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量为世界之最。
值得高兴的是,所在的城市就拥有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1300多个,还实现了通借通还的服务。另外,近些年随着电子书的普及,想拥有一本好书就更便捷了,不到图书馆借阅,正版书也能通过平台电商购买或下载读书程序直接阅读电子书。
毋庸多说读书的好处,以及设立“读书日”的目的和意义。单看最近一组关于阅读量的大数据,说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相比之下,要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确实还有很大的空间呢。
不禁好奇起来,若在这个读书日,每个人都能选一本书来读,那这个年人均阅读量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6105/a8b4eef32ef1841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