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说到“乌头”这个名词,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afdeb7936a31cb3e.jpg-mobile)
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c6bae76c47b72802.jpg-mobile)
还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2b5d94f607e95db7.jpg-mobile)
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植物界的乌头←_←
乌头:我不但不乌,反而还很美丽~
是的,在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这个“物种天堂”,生活着各色各样的植物,而这个时节的乌头一定是里面的颜值担当。(因为它是我喜欢的蓝紫花系列之一呀~)
献上乌头的美照~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7dc8d94e169d382b.jpg-mobile)
可是,怎么只有后脑勺?!
乌头的美,美而不自知。她会用绚丽的色彩与“编钟”式的花朵吸引你,好像准备好了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演奏一曲。但当你靠近去欣赏她的美时,却发现她原来是害羞地低着头,将自己藏在帽子里。
在清代就有人生动地形容了她的美:“ 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
你是不是开始想象帽子里的脸庞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316567135dde3a1b.jpg-mobile)
要想一睹她的芳容,你得靠近她,放低姿态,蹲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92aed5894582c423.jpg-mobile)
是不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叫“鸳鸯菊”了?帽子里面那一部分是不是有那么像菊花,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鸳鸯”?
没有看到?
来,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不是我干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03825addf716a5c4.jpg-mobile)
其实,形似“鸳鸯”那一片,才是乌头的花瓣。而张扬的帽子与上图掉落的“二翼”,则被称为“花萼”。当然,花萼片也是花的一部分,包被在花的最外层,只不过普通的花萼片大多为绿色的叶状。乌头可能是花瓣退化消失的缘故,鲜艳的萼片也有利于吸引昆虫传粉。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14815527f0b3bd67.jpg-mobile)
这么美的乌头,要怎么认识她和她做朋友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d7c670f87c84ef6a.jpg-mobile)
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来自于毛茛科乌头属这个家族。毛茛科真是深得我心呐:我喜欢的打破碗花花、唐松草、天葵,以及大家喜欢的牡丹都是毛茛科er~
她有许许多多的外号,除了上文说的鸳鸯菊,还可以叫她草乌,乌药,鹅儿花等。
乌头不但花朵绚烂艳丽,果实也独具特色:五个 蓇葖果(gu tu,第一声)生长在一起,像极了一个个小爪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f7580ef41bb1437e.jpg-mobile)
但是你真的要和她做朋友吗?
乌头的美,美丽而危险。其实她还有一个外号,叫“五毒”。在她美丽的外表下,藏着带有剧毒的块根。
研究表明,乌头中有毒成分为乌头碱,它主要对神经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以及猝死。
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只需口服1.6毫克就相当于五分之一粒米的乌头碱就会致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67dff886d7fcd27f.jpg-mobile)
下面这一幕,你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db165f5177ad7691.jpg-mobile)
里面提到的毒药很可能就是乌头。因为古代常常用乌头的汁液来做“箭毒”,因此她被称为古代最常使用的毒药。 《本草纲目》也记载着:“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同时,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乌头的毒性,让人越看她越可怕,所以不叫她“蓝头”而要叫做乌头吧,有种大魔头的既视感。(但事实上有人解释名为乌头,是因为它的根部发黑,形似乌头。)
乌头的根虽然含剧毒,但医学界常常“以毒攻毒”,它也有自己的医疗用途。
乌头的块根独具特色,侧根像婴儿一样“趴”在主根身上。所以主根常常叫做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做“附子”。
它们在中药上的用途各不相同,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脾阳衰弱,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川乌治中风,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痫等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212f2d1f517b7e4d.jpg-mobile)
可见,乌头的致命与救命,就在一念之间,其实也在于人们如何利用它。这样的乌头,你喜欢吗?
温馨提示:在野外看到乌头,一定不能贸然去挖!更不能吃!不能吃!不能吃!
最后,献上一段毛茛科家族小秀~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029b2ad442dc2c38.jpg-mobile)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bcff76fb9af7d873.jpg-mobile)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8b5a9918e1b43585.jpg-mobile)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8469/b2e1ba58a4d10008.jpg-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