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3 月 22 日 周日 晴 每日写作之 5/100
今天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冷不丁让人感觉已经入夏了。院子里的小女孩们已经穿上了短袖连衣花裙子,很是清爽活泼。可是我家哥哥还穿两件衣服,甚至早起的时候还需要加上一件薄外套。
因为最近他总是咳嗽,已经反反复复咳了一个月了。早两天挂了今天早上最早的号,一个月以来第三次去看病了。
在医院做完简单的问诊,医生决定不再做任何其他检查了,直接开了一些关于变异性哮喘的药,让我们回家吃几天看看效果,雾化要做一个月。
阳光明媚的九点半,医院的人多起来了,大家已经慢慢走出了疫情的阴霾,该看病的也出来看病了。我和哥哥在走廊通风的地方等爸爸去拿药。我拿出一片吐司面包给哥哥,自己也拿出一片。
没有在家做成三明治那么好吃,但是我也依然觉得很美味了。很快大半片下肚,转头看哥哥,还慢吞吞细细的啃着吐司边。已经啃掉大半圈,拿在手里的已经快是一片四四方方的吐司芯了。
我问哥哥为什么吃的这么慢,而且这么讲究。他说,我要先吃掉吐司边,然后再吃里面,因为我喜欢吃吐司的里面啊。
这一点真的和我太像了。小时候每次吃草莓、葡萄、樱桃、香蕉、奶香蛋糕卷,等等我最最喜爱的食物,我总会先吃掉快要坏掉的,或者形象不那么好的,剩下外形和味道都最为完美的,再慢慢吃掉。没有一个人教过我要如何对待食物,就犹如我并没有告诉过哥哥要开始先吃一块吐司的哪个部分。
其实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机会能时常吃到那些好吃的水果,所以每次吃总是郑重其事,吃的顺序也如此有仪式感。表哥是个不讲究的人,每次看我先吃掉快要坏了的水果,他都会高高兴兴的帮我吃掉那些完好的,给我来个措手不及。
但尽管如此,我依旧不改“先苦后甜”的习惯。听人说过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是先吃了快要坏掉的水果,后面好的水果也在等待中慢慢坏掉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吃好的水果,享受过了好的滋味,再不用去管那些坏掉的水果如何坏了去。
可是我从来没有理会过这个道理。大概我从小就明白这样的态度:如果先吃快要坏了的水果,之后吃的每一口,都将是更好的一口,还是越来越好。有着这样的期盼,大概比什么滋味都更为美好。所以,先苦后甜,吃的哪是味道,吃的是个期盼吧。
可是随着慢慢长大,我已经好久没有遵循过这样的顺序了。也好久都忘记了先苦后甜的道理。也许是道理还懂得,可是真要用心去品味,也很少再有的事了。
所以整个成长过程,我其实仔细算来吃过的苦很少。尽管自己认为很多坎坷的,可是大体看来都是一帆风顺。每次顺被帆挡住了,也会吹来一阵风,将帆吹开来去。
越是这样想,越觉得中年的危机领悟的太晚了些。如果是更早些时候,能像现在这样忧思多虑,大概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手忙脚乱。如果是更早些时候,能像现在这样发奋图像,也许已经是另一番风景。
好在,今天看哥哥吃吐司,那么仔细的先啃掉难吃的面包边,再开始开开心心的品尝细腻绵软的面包心。看着他享受的样子,就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我想我会好好保护他的这个习惯,让他慢慢延续下去。
苦,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为了甜,和期待甜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