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承
咖啡馆里很幽静,播放着古典的乐曲。幽暗的灯光下,只有两对恋人相互簇拥着,挤在卡座的角落里窃窃私语。
就在靠门口的一张桌子旁边,坐着一个女孩子,竟穿着一身迷彩服,戴着一顶贝雷帽,还架着一副镜片很大的墨镜。就在那张桌子上,放着一本《春思》。
这时,咖啡店的小姐姐身穿店内统一的制服,面带微笑地走了过来,轻声地问:“您好!小姐,请问您喝点什么?”
“来一杯卡布奇诺,少放些糖,谢谢!”女孩回答。
一会儿的功夫,小姐姐把咖啡端了过来,女孩用小勺慢慢地搅动着咖啡,浓浓的咖啡在杯子里被搅成一圈一圈的驼色光晕,咖啡的香气袅袅婷婷地从杯子里飘了出来,她的思绪也随着咖啡的香气飘的很远,很远……
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前年去世的奶奶,帮助自己的明君哥……那些往事历历在目。
当年,如果没有明君哥的资助,自己也不会有今天,这十几年来,一直书信联系,也没见面,也不知道明君哥怎么样了?这次见面,要把自己写的这本诗集《春思》送给他,他一定会很惊喜,他还能认出自己来吗?按年龄推算,他早该娶妻生子了。
她啜饮了一小口咖啡,苦中带甜的咖啡味道弥漫着口腔,她喜欢这种味道,和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很相似,苦涩中又有一丝丝甜。
01
女孩叫向红,今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她来自于云南的一个贫困山区,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
那年夏天,天就像漏了一个大窟窿,连续地下了十几天的雨,引发了山洪,当时,她和奶奶躲在屋子里,雨水就像猛兽出笼,涌进屋子里,慢慢地淹到了屋子里的炕上,她很害怕,和奶奶站在窗台上,这是屋子里的最高处,她和奶奶大声呼救,奶奶紧紧抱着她,房子已经摇摇晃晃,很快就要倒塌了,眼看就有生命危险。
这时几位解放军叔叔冒雨赶来,他们不顾生命危险,把她和奶奶救到了安全地带,给她们安排食宿。
洪灾过后,当地积极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是解放军叔叔帮着挖淤泥,搭帐篷,盖房子,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久之后,她和奶奶搬进了新房子。
这件事过后,解放军叔叔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向红幼小的心里,她非常佩服解放军叔叔,他们个个身姿挺拔,身手矫健,临危不惧,纪律严明,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们的英雄形象在向红的心里扎下了根,她立志长大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一名军人。
向红7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是个开明的人,她知道只有靠学习才会有出路,下定决心,无论多苦多累也要供孙女读书。向红家地处偏远山区,家里只有一点点土地,奶奶身体又不好,奶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家被列为贫困户。
这一切的改变是因为明君的到来。明君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在东北清城的一家消防队工作,他从媒体上了解到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情况,自己也是出身农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决定资助向红上学,和当地组织取得联系后,他定期给向红邮钱,资助她上学。
第二年,明君利用休假的时间,还去了云南的大山里看望了向红,给她带去了图书和其他学习用品,鼓励她要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并让奶奶放心,要养好身体,不要考虑经济问题,自己会一直资助到向红大学毕业为止。
短暂的假期结束后,明君回到了所在城市的消防队,他按时给向红寄钱,考虑到孩子课外阅读的书籍少,怕她语文的作文跟不上,他每次都去书店买适合向红看的课外书,给她邮寄过去。
也是从这时起,向红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古诗词,开始每天记日记,偶尔写上一首诗,表达心情,两人互有书信往来,在向红的心里,明君哥就像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关心自己。
明君在消防队表现出色,训练刻苦,有危险的时候冲锋在前,团结同志,领导很器重他,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消防员很快晋升为一名班长,虽然自己挣的工资不多,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富裕,但他有一颗大爱的心,每个月省吃俭用资助向红。
向红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这些年有了明君的支持,向红的各项学习费用也有了着落,奶奶时常对向红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了本领好好报答恩人。
向红谨记奶奶的教诲,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每次看到孙女获得的奖状,奶奶的心情就特别好,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奶奶体弱多病,向红小小的年纪担负起了家庭重担,她一边努力读书,一边帮奶奶干家务活,给奶奶熬药,烧火做饭,养鸡喂鸭,是个懂事、勤快的好姑娘。
02
升入初中后,向红的学习更加刻苦,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初二下学期,一天收到明君哥的来信,她发现字体有些变化,就去信询问,明君哥说,自己最近在练字,向红也没有多想。
初中毕业后,向红顺利考入了高中,需要在学校住校,向红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考大学就是自己的唯一目标。
高考的时候,向红考出了620分的好成绩,在填报录取志愿时,她的第一志愿填报的就是军校,这是自己童年时的梦想,经过一系列的政审、面试、体检,向红被录取,当她把这一好消息告诉明君哥时,明君哥回信说,比她还要高兴,向她表示祝贺。
军校的待遇很好,免学费,伙食费,统一发放军装,还有津贴,不用明君哥资助了,向红想去看看明君哥,当面感谢他,明君哥总是以工作忙为由,不让她过来看他,军校假期时间短,学校离明君哥所在的城市还很远,就没能成行,两人一直保持通信联系。
向红读大三的暑假,和她相依为命的奶奶不幸去世了,奶奶临终前,再三叮嘱向红一定不要忘了恩人,向红含泪点头。
这些年,向红一直没有放弃写作,学校经常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体验部队官兵的生活,向红创作了大量反映军人题材的诗歌,散文,刊登在解放军报上,在校内小有名气。
毕业前夕,在学校教导员的帮助下,在校内出版了诗集《春思》,里面收录了向红这些年创作的诗歌,《春思》是其中一首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在草木萌发的春天,对帮助过自己一家的兵哥哥的思念,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向红对明君哥的感激之情,向红以此为书名。
转眼到了毕业季,向红分配到了东北清城的一个特警部队,正好与明君哥在一个城市,她想,以后就可以方便去看明君哥了。
她和明君约定好,在消防队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见面,她告诉明君哥自己出版了诗集《春思》,要当面送给他,怕咖啡店人多,两人又多年不见,以书为证。
一想到和明君哥能见面了,向红的心情格外激动,她穿上部队发的迷彩服,带上贝雷帽,看上去英姿飒爽,又特意戴上了大镜片的墨镜。
自从8岁那年,和明君哥见过一面之后,就十几年没见了,她要给明君哥一个惊喜,看他还能不能认出自己。
向红带上自己写的诗集《春思》,这是两人见面的暗号,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她提前半小时就到了。
快到一点钟的时候,进来一位军人,年纪在三十左右岁的样子,他向里面望了望,看到了向红和桌子上面的书。
书的封面以红色为基调,是朝霞里喷薄而出的太阳的图案,正面写着向红著,下面有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当代最可爱的人,来人在向红的咖啡桌旁停下。
03
“你是向红吧?”进来的军人问。
“我是向红,您是哪位?”
“你好!我是消防队的指导员郝刚。”向红站起身来,两人行过军礼后,又握了握手。
郝刚坐在向红的对面,“喝点什么?”向红问。
“和你一样就好。”郝刚回答。
向红心里猜想,对面这个人自己不认识,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呢?明君哥怎么没来?
郝刚猜出来了向红的心思,从裤兜里拿出一封信,这是向红写给明君的信,向红摘下墨镜,疑惑地问?“这信怎么在你的手里?你和明君哥很熟吗?”
“是的,我们很熟,但他今天不能来。”郝刚伤感中又有些平静地说。
“明君哥怎么了?”向红追问。
“别急,我慢慢告诉你。”
这时,咖啡店的小姐姐把咖啡端过来,郝刚搅动着咖啡,喝了一口,向她说起了往事。
明君28岁那年,与老家的一位姑娘结婚,两人是高中同学,彼此互有好感,父母在老家为他们操办了婚礼,婚假期满,明君回到消防队,不久后妻子怀孕,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明君非常高兴。
“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嫂子一定很漂亮。”向红插了一句。
嗯,漂亮又贤惠,可就在孩子出生的前一个月,一幢居民楼突然起火,火势很凶,消防官兵紧急出动,一方面向楼体喷射水枪,一方面紧急救人。
明君是班长,带领大家开展救援行动,被救的人群中有一个老人,他被救出后,想起自己5岁的孙子还困在家里的卫生间,这时,走廊、屋子全部是浓烟,头顶燃烧的建筑材料不时掉落下来,屋子里的液化气罐,也有随时爆炸的危险,再次进去很可能出不来。
当时的情况不容明君多想,救人要紧,他义无反顾地冒着浓烟冲进去,孩子躲在卫生间的角落里,吓得哇哇大哭,他用衣服捂住孩子口鼻,抱起来就走,途中掉落的水泥块砸在他的头上,他把孩子奋力推了出去,孩子得救了,可是……明君再也没能睁开眼睛。
听到这里,向红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不,这不是真的,明君哥一直给自己写信呢!”她激动地喊起来。
“先别激动!”郝刚低沉地说。
我和明君是战友,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他当时是我的班长,大家都知道,他一直资助一个大凉山的孩子,就自发的以明君的名义继续资助你,给你写信。
向红这才想起,初二的时候,她发现明君哥的字体变了,明君哥说自己在练字。大学的假期,明君哥不同意和自己见面,那时他就已经不在了,怕自己知道真相后,影响学习。
向红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双手攥紧拳头敲打着桌面,把额头抵在拳头上,低头伤心地哭起来,郝刚把纸巾递给她,一会的功夫,桌子上的纸巾堆成了小山。
里面的两对小情侣一看这种情况,抬头吃惊的看着他们,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呆了一会就走了,咖啡店晚上人多,这个时间少有人来,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过了好一会,向红平静了一些,拧了拧鼻子,抬起头,红着眼睛问:“他的家人还好吧?”
郝刚迟疑了一下,缓缓地说:“更不幸的是,他的妻子由于受到刺激,在生下孩子后,难产离世,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
听得这些,向红怔怔地看着郝刚,眼神狐疑起来,可郝刚坚毅的眼神告诉她,这些都真的。
向红再次陷入深度悲伤,她不明白为什么命运为何如此不公,悲伤和苦痛都落在明君哥的身上,泪水像断了线的风筝珠子再次滚落下来。
郝刚没有说话,沉默地望向窗外,不时地递给向红纸巾,任由她一次哭个够。
时间仿佛静止了,咖啡店里的一切,笼罩在悲伤的情绪里,过了许久,向红停止了哭泣,嗓子有些沙哑地问:“明君哥安葬在哪里?”
“骨灰被送回了老家安葬,他的老家就在郊区的农村。”
“我想去看看。”向红肯求着说到。
“当然可以。”郝刚安抚地说。
“我们现在就过去吧?谢谢你们的帮助!”向红站起身,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郑重地给郝刚鞠了一躬。
“别这样,这都是应该的。”郝刚急忙扶起向红。
向红拿起书,对郝刚说:“这是我写的一本诗集,送给你,以此表达对你们深深的敬意!”
“好的,我代表全体消防官兵收下。”郝刚接过书,两人站起身,到前台结了账,走出咖啡屋。
04
吴刚的车,就停在了咖啡店的门口,车上还有一名司机,汽车向郊区开去。
车窗外,路两旁的大树一闪而过,田野和山峦连在一起,满眼葱翠,湛蓝的天空下,几朵白云在飘荡,像一副优美的图画,可是,向红无心看这优美的景色,她的心是那样冰冷,如果明君哥活着,他们一起看这些美景,会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一个小山村。郝刚提议先去看看明君的家人,由于每年都要来慰问,所以轻车熟路,汽车停在一户农家的门前。
走进明君的家里,明君的父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两位老人和小孙子一起生活,老两口6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孩子7岁,活泼可爱,上小学一年级,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主要靠明君的抚恤金。
看着眼前的老人和孩子,向红一下子想到了明君哥,如果他还活着,守护在嫂子身边,或许嫂子就不会去世,一家人在一起多么幸福啊!她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孩子的遭遇多像自己小时候,现在明君哥不在了,她要回报他的家人。
离开老人一家,他们到山上拜祭了明君夫妇,来到坟冢前,向红思绪万千,自己没能见到恩人的最后一面,她脱下军帽,三鞠躬祭拜,感激恩人相助,愿逝者安息!
回到了部队,向红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一直在想,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当年,明君哥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能资助自己,牺牲后,他的战友们继续以明君哥的名义资助自己,自己也应该把爱心传承下去才对。
她向领导提议,部队与乡村小学搞军民共建活动,定期走向校园,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很赞同她的想法。
向红作为校外辅导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讲课,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孩子们喜欢这个美丽、和蔼,知识渊博的军营小姐姐。
每到节假日休息时间,她经常提着礼物去探望明君的父母和孩子,和老人谈心,关注孩子心理,辅导孩子学习,尽可能地在各方面帮助他们,另外,向红还资助了两个贫困山区的孩子。
清城的早晨,空气清新,天边的朝霞是那样绚丽多彩,太阳喷薄而出,发出灿烂的光芒,天地之间顿时澄明起来,仿佛是人世间最美的景致,向红看着这绝美的景色,脸上泛起了微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7364/3bcd3784ad01e9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