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生来都会吃饭,为什么我们还要看别人怎么吃

2018-12-04  本文已影响201人  何强的随笔

最近一个月,每个周日晚上21:07分,很多人都会准时打开久违的电视,等着一部让人垂涎欲滴的纪录片。说是垂涎欲滴,是因为很多人都在忠告,不要在没吃晚饭的情况下看。 这部片子,就是陈晓卿成立风味实验室之后,首部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豆瓣上一直稳定在9.3的高分。

以生菜为背景的纪录片主题画

这部片子也是看了五集之后,我的心里也踏实了。(之所以不踏实也是因为被舌尖三给闹的,看完舌尖三的第一集,剩下的就再也没有看下去了)。

先说说这个片子的感受吧。和舌尖一的略显杂乱,舌尖二的过多明显的商业元素相比,《风味人间》更接近一个国际级纪录片的风格了(从结束后演职员国际团队的成员占明显比重就可以看出), 这可能也和后期这部片子会拿到国际纪录片去打比赛用有关。 陈晓卿本身学摄影出身,这次片子里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远景和近景的复合运用,这也是和陈晓卿的摄影哲学有关,他就一直认为,纪录片,就是要拍到极近以及极远的内容,因为这是超出人们平时习惯视角,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内容。 像第六集《香料歧路》里演的花椒和八角,可能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采摘八角要爬到十五米高的树顶。 

总体评价来说,这个片子已经达到了和BBC还有Netflix的制作水准了。

在和其他人对这个片子讨论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片子内容跳转的问题,一会国内,一会国外,这是自有他的原因。这里说个题外的故事。有一次眉州东坡试新菜,董克平老师临时想到在他的读者群里招募体验者,我试着报名,然后就去了。去了和董老师席间闲聊的时候,就说到了舌尖三的进展。董老师就简单说了一下,舌尖一二把国内走了一圈,舌尖三的时候就想把视野扩大一些,因为几个舌尖的策划人,都是有一种执念,世界的食物一定是相通的。 金华有火腿,西班牙也有火腿,中国多地有餐前冷汤去消暑,意大利南部在酷热的夏日也有面包大蒜冷汤来让人清爽一下。 只是后来由于陈晓卿不可抗拒的原因,他不得不离开央视,舌尖三的团队因为已经收了数不清的赞助和投资,到了不得不拍的地步了,才找了刘鸿彦导演匆匆上马,才有了舌尖三的惨淡口碑。后期应该也不会有舌尖四了。舌尖品牌至此就这么消亡了。 

最后说一下陈晓卿。面对面见他本人,是在他《至味在人间》的新书读者见面会。黝黑黝黑,满脸憨笑,一口白牙。陪他左右的是白白净净的杨葵老师和江湖人称六叔的张立宪老师。 从陈晓卿对某种他喜欢的食物的那种描述的形态和眉飞色舞的表情,你就知道,他拍摄美食纪录片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讲了个故事,就是他小时候吃过一次西瓜酱,后来20年再也没吃到过。直到有机会拍摄舌尖系列,才让团队到处去找,最后在山东郓城找到了一个做西瓜酱的老人。在描述整个事情的过程中,他一边说,一边也在轻轻的吞咽口水)。 陈晓卿+李立宏,这个组合,在中国的纪录片历史上,一定会写下浓重的一笔。

写到这种纪录片,脑袋里还有很多内容,后期我们慢慢再分系列继续写把。

很多人都在问我,我看什么美食纪录片。我只能说,很多很多很多我都看。 若要推荐几个的话,我会让你看这几个(这也是我隔一段时间就会翻出来重新看的)

<Chef's Table >,  Netflix版本;

Chef's table

<面条之路>, KBS版本

<Exploring China: A Culinary Adventure>, BBC 版本

<Rick Stein's India /Spain/French Odyssey>, BBC版本

------

文尾照旧,老图一张。

Audrey Hepburn tries on brunette wig for a scene in Roman Holiday, 195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