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友广场读书

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107)

2025-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吹风

      第十章 一些重要问题释疑

第一节 世人对赵光义的坏印象是怎么来的?

(续昨)可是,我们后人,为什么一说到赵光义,就联想到他弑兄篡位?除了“斧声烛影”的演变、歪曲之外,有那么几件事,《宋史》认为赵光义做得不地道,后人也以此有极大看法。

哪几件事呢?《宋史.太宗本纪》褒赞赵光义之后,同样毫不客气地指明:赵匡胤死后没一年改年号;赵廷美被贬死;赵德昭自杀;宋皇后死后不下葬。元朝修史官员在最后质问赵光义,你这样做,后世能没有议论吗?

在笔者看来,有一件事赵光义才做得真不地道,那就是前文详细谈及的,赵光义为了让赵廷美彻底丧失继承人资格,否认赵廷美生母是杜太后。

因为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事实,赵光义“贤君”的形象大打折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其他污水也逐渐泼在了赵光义身上。比如毒杀赵德芳,逼奸小周后,逼死李煜,调戏花蕊夫人,谋害钱俶,最后发展到赵光义弑兄篡位的结果了。

凭心而论,宋史指出了的四件事,有的事出有因,比如赵德昭自杀、宋皇后死后不下葬;有的事出无奈,如赵廷美被贬死;唯有改元一事,有些让人琢磨不透。

我们先说改元,仔细分析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首先,赵光义改元是在公元97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也就是距离第二年只剩八天的情况下,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

改元的一般惯例是新君即位后第二年改元。明清以前,一位皇帝使用多个年号,在位期间自己改元,一般也是第二年开始。但这只是“一般惯例”,并不是一成不变,改元有时随着皇帝喜好变动,有时随着朝廷政局变动而有变动,从“年中”改元的情况,历朝历代都有。

新皇帝即位,当年便改元的情况有没有?当然也有!比如公元290年四月,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当年将司马炎原来的“太熙”年号,改为“永熙”;公元579年二月,宇文赟禅位儿子宇文阐,当年由“大成”年号,改为“大象”;公元1620年八月,朱常洛即位,由明神宗的“万历”年号,改为“泰昌”年号。

所以,提前改元,不是上岗上线的大事。何况他并不是一即位就急吼吼地改元,而是在年末改元。我们所奇怪的是,为什么就等不了八天?是不是因为那位道士张守真,给他提供了什么神秘信息,认为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个特别吉利的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