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国学•养生国学与传统文化《道德经》

《道德经》第十九章 俗薄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10人  5706520bfcb5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智:智巧

文:条文

属:归属

见素抱朴:保持本色

绝学:摈弃浮夸的学问

注释: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统治者不能自作聪明,而应丢弃那些智巧,这样人民就可以得到百倍的福利。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统治者抛弃那些虚伪的仁义,人民就能够重新变得孝敬和慈爱。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抛弃巧诈和趋利的思想,盗贼也就不会出现了。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以‘圣智’、‘’仁义、‘巧利’作为治世的法则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并非人民内心的基本思想,所以不足以拿来治理天下。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要让人民的思想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心中不该有的杂念和欲望,摈弃看似聪明的智慧、大度的仁义和浮于表面的文化,这样就能避免心生忧患。

简单而言,统治者应当遵循‘道’的思想来统治人民,这样才能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而人民也应该遵循‘道’的思想,这样才能使自己远离不必要的忧患。

《庄子》寓言“混沌之死”,或许能为我们解开一些谜团。寓言说,南海的帝君叫做儵,北海的帝君叫做忽,中央帝君名为浑沌。儵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盘相遇,而浑沌都招待得很好。为了报答浑沌的盛情,倏、忽按照常情常理,商量出一个办法: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视听、饮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于是,倏和忽每天给浑沌开凿一窍,七天后,浑沌死了。

有时候,我们自己大概就是倏忽,总是匆匆忙忙地要给别人开窍,也无暇分辨是别人该开还是我们自己想给他开。站在道家的立场上看仁义孝慈等伦理,就是圣人想给我们开而我们不该开的窍。因为,如果仁义孝慈等出于人的天性,那么我们的意识和行为自然与之吻合,不需要将它们概念化,以至演变为横生分别的由头、操控人心的工具;反之,如果仁义孝慈等并非出于人的天性,那么这些伦理文明就成了“我”的倏、忽,天天给“我”开窍,“我”的浑沌天性,也就天天都在消亡。

--卢国龙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