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杂记三国纵横

马谡是谋臣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29人  秋山秋水

马谡,马良之弟,是诸葛亮身边的一名参军,尽管他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多,但因他丢失街亭被后人所记。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用人不当,早有定论,此所谓诸葛亮马虎失街亭也。可对马谡的评价却不能以一事而定论。

马谡作为守街亭的主将,丢失街亭他应负主要责任。先是骄傲自大,轻视司马懿和张颌;二是指挥失误,错误地将主要兵力布置在一座孤立的山上;三是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司马懿大军到,先是四面围山,斷其水源;后来放火烧山。马谡军不能坚持而溃败,最终失去军事要的街亭,导致诸葛亮这次伐魏行动失败。事后,马谡被诸葛亮依法处死,也是他罪有应得,无话可说。

马谡失街亭只能说明他不是一位将才,而不能因此事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否定他在其他方面的才能。马谡在出谋划策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诸葛亮征讨孟获前,曾问计于马谡。马谡说:“南蛮持有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复;但班师之日,必然北伐曹魏。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诸葛亮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遂令马谡为参军。后来,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七放孟获,终使孟获臣服,南方遂平。马谡的谋略水平可见一斑。

魏明帝曹睿继位后,令司马懿提督澭凉兵马,诸葛亮大惊,欲领兵伐之。马谡说:“今丞相平南方回,军马疲弊,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某有一计,使司马懿自死于曹睿之手。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派人往洛阳、邺城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做司马懿告示天下檄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孔明从之。此乃疑兵之计。以我观之,以曹睿的智商,应该判断是蜀国的诡计,斷不会杀了司马懿。但他还是罢了司马懿的官,拿掉了司马懿的兵权,蜀国也赢得了休养的时间。马谡又立了一功,更加赢得了诸葛亮的信任。

从马谡这两次出谋划策的结果来看,证明马谡是一个很不错的参谋人才,诸葛亮当初对他的使用是恰当的,就是让他当参军。如果马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前途要光明的多。

从马谡的经历看,他从来就没有直接领过兵打过仗,缺乏非常具体的作战经验,这一点诸葛亮岂非不知?街亭虽小,乃战略要地,关系此战全局,非大将不可守也,而诸葛亮却把它交给了马谡,岂不糊涂?刘备临死前,曾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望丞相深察之。”

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先主这句话,就当众大哭。哭自已的用人失误。

马谡是一个参谋人才,而非将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