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零燕归来学以致用

满减,大甩卖等促销活动为什么能“诱惑”我们“剁手”

2021-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Meeting蘇

你明明不需要这些商品,但是一看到商家打折促销,买1送1,免费赠送等活动,却为什么又忍不住想要购买,你想过背后的原因吗?

如果有,这本《怪诞行为学》正适合你。怪诞并不是指奇怪的行为,而是指我们明知道错误又忍不住做的不理性行为。

这本书对这些行为不理性行为的分析,以一个个故事和实验作为切入点,讲述这些行为背后的经济学,营销学以及心理学原理的书,充满了趣味性,而且简单易懂。

本书作者是丹·艾瑞里,他因为一次意外导致重度烧伤,在医院里躺了三年,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断的观察这个社会。并收集记录这些不理性行为,并在出院后针对性的进行实验。

本书一共有13个章节的内容,今天带大家了解前四章内容:

营销手段对我们日常行为的影响。

1.人们喜欢比较跟攀比

你知道为什么初次约会的时候,女生总喜欢带着闺蜜一起来吗?而且你发现她带的闺蜜一定会比她差那么一点。

那时候的你,是不是感觉女神本来就挺漂亮,而这么一对比感觉更漂亮了。

如果你需要订购一本杂志,其中电子版50块钱,印刷板80块钱,印刷版加电子版80块钱,你会选择订购哪一款?

你是不是会选择印刷版加电子版。然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真的会需要实体书吗?

那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还是订购一本杂志。电子版50块钱,印刷板80块钱。但只有这两个选项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款?

是不是会选择电子版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但喜欢将事物与事事物进行比较,而且喜欢比较容易比较的,避免比较不容易比较的事物。

而商家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将需要重点推销的商品A的周围,放置同款较差的商品。形成对比,突出商品A的性价比,顾客就能更容易作出选择,从而购买。

2.“羊群效应”与“锚定效应”

当你饥肠辘辘或者需要购买物品的时候,看着眼前两家店铺,一家人满为患,一家门可罗雀,你会选择哪一家?

你是不是会选择人多的店铺呢?

因为你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人多了,那么这家店铺的商品肯定有保障。

但是你有想过,也有可能是商家顾的托呢。

这就是“羊群效应”,人们会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某件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效仿。

《乌合之众》说过,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时候,是以理性为主,遵守法律跟道德规范。而人在群体之内,则以非理性为主,容易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比如示威游行罢工等活动。

商家常用的手段就是找托撑场面,以及刷单刷评论,营造出商品质量好,生意火爆等场景,从而吸引人员购买。

在某宝上,搜索商品,一般会挑选销售量最多或者人气最高的商品。

至于商品质量有保障,还是徒有虚名就不得而知了。

而你走进这家店铺的时候,你发现这家店的人均消费水平在200块左右。

当你在不同城市组建同类店铺的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也寻思着这家店人均消费水平200块?

这就是“锚定效应”,面对新事物的第一印象,就是“锚”,将决定以后一段时间对于该类或者同类商品的价格判断。

商家利用“锚定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将贵的物品摆放在门口或者最显眼的地方。或者先给顾客推销贵的商品,以及菜单的前两页的菜品是贵的。

这样就给你留下“锚”,后面的商品价格低一点,这样形成一个反差跟对比,就更容易促进购买欲望。

3.免费的诱惑

你是否逛某宝的时候,看中一款商品,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点击付款的时候,却发现它需要邮费,你立马放弃,找别家。

东西可以贵,但是不包邮不行。

正如之前订购杂志一样,为什么印刷版加电子版的单独的印刷版更具有诱惑力?

因为你发现购买印刷版加电子版的时候,电子版居然是免费的。

常常看到奶茶店做活动买二送一,为了免费的“一”,很多人也会并不需要的第二杯。

现在有两张优惠卷,你只能选一张:第一张优惠二十元,但你需要支付五块钱。第二张优惠十元,你不需要支付。

你会选择哪一张?

根据实验结果,百分之九十的人选择第二张,因为这是免费的。

从理性角度分析,第一张能够节约15元,第二张只能节约10元,明显第一张划算。

但是为什么更多的人选择第二张呢。

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是免费使我们忘记了独立的一面,造成一种情绪冲动。

免费的真正诱惑是惧怕损失的心理,因为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蒙受损失。但是免费的物品就将损失心理最小化。

天上不会掉馅饼,免费的东西永远是最贵的。

不管是第1张和第2张这些优惠券,都会时刻督促你去购买商品,避免浪费。

“卖车全免费,买车0首付”,看到这些广告你是否心动,幻想着马上就能驾驶自己心爱的车,在路上飞驰,享受着速度与激情。

然而这免费的背后,是高利息、捆绑销售等一系列陷阱。

看似免费的东西,更要提高警惕,不然车没到手,却背负一大批债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