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传习录中华太极文化道学•国学•养生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五行的三种进化论解释

2019-06-17  本文已影响3人  太极阐教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五行的三种进化论解释

言太极者,必言阴阳,必言五行,进而言及八卦九宫、六十四卦。乃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

五行属于太极哲学系统中的一个衍生概念,五行金木水火土,有阴阳之分,有动静之态,有虚实之明,有升降之机,有清浊之理。是以五行不仅仅是静态的物质论,更是结构上的形态论和动态的运动形式。

一,五行的物质、元素论。

五行从原始的定义来说,就是五种物质,五种基本的元素。古人近取诸身,从我之外的“非我”确立了最初的阴阳对立关系,然后又远观于物,看到“非我”之外的万物无论是其大无外还是其小无内,都不外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于是有了五行的基本认知。

二,五行的结构形态论。

五行既然是五种不同的物质,自然有不同的结构形态和物态性质。比如火,火曰炎上,它是光明的、炎热的、发散的、短暂爆发的、虚空的、附着于物的,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

水,刚好相反,水曰润下,它是阴寒的、退避隐藏的、湿润的、凝聚的、绵绵不绝的。

金曰从革,它是尖锐的、僵硬的、直接的、正义的、发光的、干燥易折的,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特质。

木曰曲直,它是柔仁的、生长的、生发、有生命力的,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质。

土曰稼蔷,是万物生长之母,它是包容的,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的作用和特质。

从五行的物质元素论和形态结构论,古人推演出了“以物类相”的八卦分类系统。这套天人合一、万物相感的逻辑系统是传统阴阳学说得以自圆其说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医、风水、命相、卜术,乃至古天文学、治国之道、传统兵阵学、武学、古典音乐无不受此影响、沿袭此道作为理论大全。

在这套理论依据下,火不仅仅是火或者是光明的火,火同样可以是红色、太阳、心、徵音、南方、夏天、喜悦、苦味、中午、午时、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金水木土无不如是。可见,在五行的逻辑形态下,万物相感于五行,五行无处不在,五行就是万物,万物归于五行。

三,五行的运动形态论。

当五行是一种静态的物质时,那说明我们的眼光是静态的、是肤浅的,当我们逐渐去发现五行的结构、特性、和性质并为它们归类时,我们发展了自身的认知之道,五行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但是,更复杂是这个:五行的互相作用,它们的运动形态。这个时候,我们看待五行的眼光更加进化了,它不再是物质的、静态的,而是一种“气”。气是虚无缥缈、变化莫测的,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转换、互相作用当中。

当火还是火的时候,它是独立的存在,它是光明的、炎热的、刺眼的,但是,当它遇到水的五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它会被浇灭,当然也有可能不会。当它被浇灭的时候是水行胜,当火很大,水灭不了火时,是火行胜。再有,当火遇到金时,一般是火胜,火遇到土时,火炎土焦,火遇到木时,木尽火死,或者木多火塞。

五行之气、阴阳之道,不是在生成转化当中,就是在转换、敌对之中,生克制化四字言之。

古人应用五行生克之理最多、最精妙的地方是战术、中医、武术、棋术、话术、阴谋家、捭阖术。

五行的运动形态最典型的代表是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莫不是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之道。


文|麓行云

本号撰写太极和东方智慧文化,欢迎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