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天——达克效应
【蝎子叔的心理小分享】
hello~小伙伴们~你们好啊~
今天是我们共同心理成长的第29天,蝎子叔想给大家分享的是达克效应。
【知与不知】
Real knowledge is to know the extent of one's ignorance.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onfucius 孔子
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
无知比博学更容易给人带来自信。
——Charles Darwin 查尔斯·达尔文
One of the painful things about our time is that those who feel certainty are stupid, and those with any imagi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re filled with doubt and indecision.
我们这个时代令人不快的事之一是:那些确信无疑的人总是很蠢,而任何有哪怕一点点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优柔寡断,自我怀疑。
——Bertrand Russell 伯特兰·罗素
【达克效应】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唐宁和他的博士生贾斯汀·克鲁格对这种无知的自信非常感兴趣,他们做过四个实验,发现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唐宁-格鲁克效应”,简称“达克效应”。
说白了就是无知的人越感觉良好。就像不知者无罪一样,有人说不知道强奸犯法,觉得没什么,无所畏惧。英国脱欧投赞成票的人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脱欧之后的利弊,赞成美国出兵乌克兰的人根本不知道乌克兰在哪里,支持增加私人枪械的人根本不了解美国的犯罪率在逐年下降。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理性无知】
理性无知是指人们认为学某个东西无用,有选择性的去不学。比如说很多人觉得工作之后又用不上英语,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学习,但是他们从没考虑过学习英语后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表面上看来他们可能很明智,很理性,但是实际上却把自己排除在了知识世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