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的部落乐舞
二, 部落乐舞
在古代的传说中,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到各时期部落的氏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乐舞
1 伏羲氏之乐
- 伏羲氏,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 乐舞《扶来》
- 歌颂伏羲氏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功绩
- 《通典 .乐》载:“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
《通志.乐略》载:“伏羲乐曰《立基》,或云《扶来》”
除了《立基》《立本》《扶来》外,还有《荒乐》《凤来》等别称。
2 女娲之乐
- 传说中的女性始祖
- 《充乐》
- 据《世本》《路史》记载:“女娲乐舞名为《充乐》”
- 据说《充乐》是歌颂女娲制定婚姻,是男女性生活得到正常解放
- 女娲的乐舞传说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印迹
3 神农氏之乐
- 《扶犁》
- 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
4 阴康氏之乐
- 传说中的阴康氏是炎黄以前的一位氏族首领
- 据《吕氏春秋. 古乐》和《路史》记载,阴康氏领导之初,所住的地方水道壅塞,气候阴湿,人们血脉不畅,筋骨不达,阴康氏认为跳舞可以缓解这种症状,于是就教给部落成员自己创造的舞蹈以强身健体
- 用来治病健身的舞蹈《大舞》
5 葛天氏之乐
- 葛天氏传说中的氏族首领
- 《广乐》
据《路史》记载,葛天氏舞形态自然,八人捉牛尾,扣角投足而歌舞 - “葛天氏之乐” 主要赞美了人们对于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
- 据《吕氏春秋. 古乐》记载:该舞共有八段,每段表现一个主题
第一段《载民》,歌颂人类本身,祝愿氏族繁荣昌盛
第二段《玄鸟》,表现氏族图腾崇拜
第三段《遂草木》, 希望草木生长茂盛
第四段《奋五谷》,庆祝五谷丰收
第五段《敬天常》,向上天表示敬意
第六段《达帝功》,歌颂天帝和祖先神
第七段《依帝德》,感谢大地的赐予
第八段《总禽兽之极》,祈愿鸟兽大量繁殖,为人类提供富足的衣食。
6 皇帝的乐舞
- 相传皇帝的乐舞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又名《承云》。为承受祥云福佑之意,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
- 因为云门还有一个名字叫《咸池》,是主管五谷的星斗,因此这个乐舞还具有祈求丰收的含义
- 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 “六乐” 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7 尧的乐舞
-
《大章》
-
尧是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尧立时,命质创制乐舞,质模仿山林溪谷的声音创造了乐歌,又用麋鹿皮蒙在瓦罐上制成鼓做伴奏,让人敲打起石块,象征上帝的玉磬声,于是大家便跳起了百兽舞
-
据古籍记载,《大章》乃是言尧德章明天下也
-
据《周礼. 春秋. 大司乐》记载,《大章》是通过增修改编《咸池》而成,故也称为《大咸》
-
周代制礼作乐时将《大章》《大咸》列入“六乐”属于文舞,以祭祀地示
8 舜的乐舞
-
舜的乐舞是《大韶》,简称《韶》,别称《九韶》《萧韶》《韶虞》
-
相传为舜的乐舞,是在舜的典乐官 夔 的思想指导下做成的,为歌颂舜能继承尧的仁德
-
据说此舞的内容丰富深厚,音乐和舞容优美动人
-
周代制礼作乐时将《大韶》列入“六乐” ,用以祭祀四方神,是古代宫廷乐舞中文舞的代表作
-
《论语》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她的评价为:“尽美矣,又尽善也”,推崇备至。
三, 原始舞蹈的特征
从社会存在的方面来看:
- 强烈的功利目的
- 高度的生命热情
从表演和外在形态来看
- 群体性
- 自娱性
1 强烈的功利目的
- 对于原始人类说,审美或者艺术创造并不是他们的跳舞的真正目的。原始人跳舞,完全是出于使用的需要,如,生产劳动,生殖繁衍,军事战争,强身健体......
- 原始舞蹈的出发点就是通过跳舞的实用功能,有力的促进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2 高度的生命热情
-
原始人跳舞,在于实现人的生命本质,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原始舞蹈使他们在自身的肢体运动中感受生命的真实与伟大。所以原始舞蹈,是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目标刺激下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充分,最纯粹的表现。
-
(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
首先,原始舞蹈虽然无法拥有我们现在的灯光舞美,但是原始人却能利用可以利用的表现手段发起 “生命机能的总动员” 。
(二)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
其次我们原始舞蹈的每一个强烈的情感,都是由身体的节奏动作表现出来的,反之,每一个情感动作本身,又绝对合着严密的节奏
(三)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
原始舞蹈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当每个人手牵着手在一起跳舞时,每个人都获得了比自己单独跳舞时更大的乐趣和快感
(四)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概括的说,在原始舞蹈中,那些处于原始状态的人们并没有太多的观念需要表现,他们仅仅服从于内心情感的支配,服从于肉体生命的节律,为着生存的欲望,自由的听任身体运动,去创造一个有魔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