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读后感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丨时有微凉丨

r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胜,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短短38个字,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完美人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他曾被人嘲讽,为累累若丧家之犬,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孔子伟大的就是精神的最好表达。

孔子三岁丧父,单亲家庭,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是他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个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创造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产和承担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与孔子时代也有着类似的环境,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型以及价值观的构建。我要说的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为家族后继有人而战。

孔子的父亲,叔梁qi,以勇力闻于诸侯。独自托起闸门,让已进城门的士兵及时撤离。他的正妻施氏是给他生了9个女儿,娶了一个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又是个瘸子,不能主祀。他不甘心。后来野合(打野战)娶了一个15岁刚刚及笄的少女,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圣母颜徵在。当时他66岁。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了一个长相颇怪,却非常健康的男孩,这个男孩不仅将延续孔氏家族,而且将塑造一个民族,这个男孩就是孔子。

在尼丘山上向神灵祈祷后生下孔子,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取名丘,字仲尼。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头型酷尼丘山,中间低4周高。如反宇。宇是屋顶的意思,就是把屋顶倒过来。后来为此,还把尼丘山改名叫尼山,因为古代避讳,避名不必字,故去丘而存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在一个18岁的年轻母亲的抚养下,又将直面多少风雨坎坷又是如何走上一条由凡入圣的人生之路呢?

17岁那年孔子,的母亲32岁去世。守丧期间。季氏设家宴邀请士族参加。孔子穿着丧服就去了。没让进门取消了士的职位。

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孔子为此离开了鲁国去了宋国,当他弱冠之年的时候,娶了媳妇儿,又回到了鲁国。鲁昭公给他送了一条大鲤鱼。他一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取名叫鲤,字就叫伯(老大)鱼。这不仅仅是一条大鲤鱼,而且是一个门票,他可以当官儿了,孔子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孔子说把账目记清楚就行了,孔子还当过管理序幕的小官说牛羊长得壮实就行了。

君子不器,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不做学成一门专业以此谋生的儒生。君子儒就是道义儒,就是真正治于学的儒。志于学的本质就是志于道,孔子将探究宇宙人生的大道,作为人自己的使命,将研究历史文化作为自己的职责,将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臻于至善作为目标。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以说至于学这三个字改变了中国文化史,学术有了独立的价值和地位,不再是体制的附庸,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学习不再是学而优则仕。不是志于仕,而是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十而立

如何才算立,两个指标,一社会的认可,而自身的境界。

洗碗晚不了,但是这个时间不用来学习真的是太浪费了。

做老师的标准,温故而知新的人才是好老师。仅仅把知识传给学生,只得到了温故,还要对人间是非善恶,美丑有价值判断,不仅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大学的目的就是学大,学着让人大起来,如果没有学着让自己大起来,那就是小人如果学着让自己大起来,那就是大人就是君子,简单的说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就是君子之学,他不是培养人的专业技能,甚至也不是灌输一些静态的知识,他立足于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让人学会对世上纷繁复杂作出判断,同时培养人的高贵品性和气质,养成人的大眼光,大境界,大胸怀,大志向,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成人,不是为了一己谋生,而是为天下人谋生谋天下太平,争人类福祉。

孔子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基础好一点的人可以多讲一点基础差一点的人可能就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悟性高的人可以讲深一点,悟性浅的人可能要从小事情上着手,孔子上课不像今天这样,一个班几十个人上课,他是让学生和他聊天,大家一起讨论,很随便。

损之又损之道。

孔子求学于老子。孔子明白了4句话,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住一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美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是看你没有了什么。没有了浮躁,焦虑,贪欲沉怪,蝇头小利的竞争之念,种种庸俗人生的得失之忧,这些东西没了,心里面达到了一种平衡,那可能真是幸福。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逸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行也。看到别人身上的不足,抓紧时间反省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不足。

孔子离开老子回来的路上,学生问他,老师您这次见了老子觉得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树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建设,有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勾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于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也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鱿鱼,它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

三十而立的孔子,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在鲁国碰到了季平子谋反,在齐国碰到了比自己矮的晏婴,得不到重用。晏婴是法家。

40而不惑,说的是人40岁之后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判断好坏,是非对错善恶的能力,谁也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动摇。

以德抱怨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如以直抱怨。孔子坚决反对绝对的道德主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四十不惑。温故是指学习知识,而知心就是用知识来判断是非对错。所以孔子在快到40岁的时候开始做老师。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一方面指的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自身命运等。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第二方面指的是主观方面,不苦人的道德责任,为人准则,人的信仰,人的理想等丰富的含义,就是要认识到人是有道德使命的,人不仅是一个道德的存在,从而区别一般动物,而且人还具有建设道德世界的责任。

君子学道就会爱惜百姓百姓学道,就会容易服从。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周游列国,他是避人不避世。这也正是孔子的儒家精神,也是孔子心目中事的精神,以前的事只是一种职业,孔子以后的事就至于到担当,起了仁的历史使命。

六十而耳顺

耳顺有三个特点,第一,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尊重别人的意见,第二,听到顺耳之言,不会沾沾自喜,明白自己的经验,第三,听完以后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立场,通俗点来说,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子曰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听了很多很多关于他好的或者不好的言论,但是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基础是中和树,但他思想的最高层,就只有闪闪发光的一个大字,树宽恕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不是小红花。好人有好报,这句话是错的。譬使仁者而必信(受信任),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行得通),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就是自由,不逾矩就是不违背道德,此时的孔子已经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和道德的融合。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以适道,未可与立(立身于道),可与立,为可与权(灵活运用)。

孔子说了4种层次的人,一起学习的人,一起领悟的人,一起立身于道的人,能灵活运用到的人。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主观,绝对,固执,自我。

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要盟也,神不听。

孔子许下诺言,不问是非曲直,一定要守信做事,也不论结果好坏,一定要做到底也只是境界不高的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