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剧评影评电视剧

从价值观到父子亲情——纵谈《琅琊榜》,品誉王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50人  贪睡的木棉

第二遍追琅琊榜了,这次补齐了上一遍没看完的一些集数,还重新看了自认为尤为精彩的几集。

看到誉王败落,铤而走险进兵逼宫逆反,直至败落自杀,感慨而痛惜。说实话以前对黄维德印象一般,但这次要对他所扮演塑造的誉王这个角色点个大大的赞。

在剧中,誉王给我的印象如下:天资聪颖,情商卓著,精于事故。梅长苏进京前,誉王已是七珠亲王,在朝堂上可以与太子抗争且光芒直逼太子。做事思虑周全,稳重练达,被称为最像陛下的皇子。待人有理有节有分寸,不骄纵,不轻浮。总之,用现在的话来说,誉王出生皇家,但勤奋刻勉有上进心,智商情商双高在线,实在是有理想有作为的大好青年一枚。

如此大好青年,虽然遭遇靖王加梅长苏这个超强对手,虽称帝无望,但为国栋梁永保富贵平安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最终却落得个身死而名裂,实在令人唏嘘,下面,听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剖析誉王悲惨结局的原因。

我认为,誉王失败的原因是其价值观的滞后。您没错,价值观!价值观是现代的名字,我今天拿来分析这部古代的权谋剧。

这里的价值观,指对待皇位的看法,对待天下的看法,对待情义的基本看法,已经因此而衍生出来的处理朝政应变时局的方法论。

话说如果没有梅长苏,誉王的价值观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非常适合当时的情况。揣摩人心,经营关系,是当时朝局的主要气象,誉王想要争储成功,自然先要适应生态,顺势而为才有可能生存和上位。然而,从长远看,从更宏大的天下格局来看,这样的朝局风气对国家的前途是一种毒害,若大厦将倾,国家覆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以靖王为代表的心怀天下,重情重义,踏实做事的忠耿朝臣才是国家前途的希望,但事实是,这样的人往往为朝局所不容,很难上位。所以,如果说誉王是现实主义者,完全顺应时局而为,那么靖王则是理想主义的代表。

梅长苏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现实主义的手腕的人,然而,从根本上,又是有着理想主义目标的人。因此,他选择扶助靖王,用现实主义的权谋斗争扫除障碍,保护靖王的赤子之心,将其推向至尊之位,从而实现其构建清明盛世的理想。

得梅郎者得天下,所以,誉王输了,输给了心底的基本价值观的错位。梅长苏没有选择他,根本的原因,乃是其心底缺乏构建清明盛世的梦想和信念。这,只怕是其做梦也想不到的吧?

这是他的错吗?当然不是,一个人基本价值观形成于幼年及少年时期。靖王之母出于林府,祁王之母也出于林府。因此靖王从小与齐王,与林府关系密切,耳濡目染,价值观自然趋近。再看誉王,其父是梁王,其母玲珑公主是滑族人,父母的结合本身就是权谋的产物,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从小寄养给皇后,耳濡目染的都是后宫的争斗和算计。

相比于靖王所受到的至真至浓的母爱,简单而充满温情的成长环境,聪慧睿智的母亲的教导,誉王的童年和少年实在是没有多少幸福和真情可言。一个没有感受过真情的人自然不知真情的可贵,自然不可能渴望和理解梅长苏和靖王所追求和希望构建的理想世界。

因此,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童年的重要,母亲的重要,童年的经历就是人生的底色啊,即使像林殊那样青年遭遇大不幸,但童年的温暖和记忆也会是其战胜磨难的动力和经历痛苦时的安慰。

再来说说誉王最终选择谋反走上绝路的原因吧。誉王本已心灰意冷,不想再争斗,但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于父亲的怀疑,对于父亲长久以来对于自己宠爱的怀疑,被玩弄和欺骗的感觉转化成了仇恨和孤注一掷的义气。

对于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而言,他其实是一直相信父亲是爱着他的吧?在君臣关系和皇权威仪之外,他是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在某些时刻是把他当作儿子来看的吧?当得知自己身世后,对父爱的猜忌和怀疑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棵稻草。使得他丧失了基本的智识,踏上了身败名裂的不归之路。这与13年前梁王对皇太子祈王的猜疑何其相似,果真是最像父亲的儿子。其死后,梁王老泪纵横,悲愤交加,其心境,我想也与当年齐王仰天长叹"父不知子,子不之父"有些许相似吧。猜忌,真是关系的毒药啊!

观<琅琊榜>,品誉王,更加明白,最深沉和长远的爱,乃是植根于心底的那份相信,最终的较量,是年少时储存于心的那份勇气和温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