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周期、逆人性:投资成功的两大前提|任泽平《实战经济学》读后
农历年前,看到一位好友推荐了一本书——《实战经济学》。农历年后,我正式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到今天,基本看完,可以说点读后感啦。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在“得到”上了另一门课程《行为金融学》,如此一看,《实战经济学》与之同出一辙,既师出同门,也是对原有经济学主流的“反抗”和“另辟蹊径”。
这非常符合“演化”或者说“进化”的逻辑,现在的“主流”已经主流了数十年、近百年,再由其“主流”下去,哪么这个世界还会好么,还能“代偿”么,对吧。“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有个几十年就非常不错啦。
该书的第一作者任泽平,虽然第一反应感觉和HD的衰败好像有着一丁半点的关系,但不得不说,这位同志有着相当完美的履历。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然后跳槽去了方正证券、东吴证券担任高管职务,再以千万年薪跨界到了其时万亿市值的恒大担任副总裁级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后辞任创立的“泽平宏观”为专业财经领域的头部平台。曾荣获中国证券分析师大满贯冠军。
你看看,他从人大、清华,到国务院智囊机构,再到大型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取得了优秀乃至卓越的实绩,非常具有说服力。
如果说这本书想再增加一点说服力的话,哪么其实可以增加一点他自己的投资战绩。当然你会说,他在这么多金融机构就是主导过基金投资的呀,肯定有往绩可查的。这个不假,但是,怎么讲呢?其实基金管理人的利益与普通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并不一致。
只要基金规模大且存续,基金管理人的收入就已经有保证了,因为他们主要是靠管理费收入的,并不是普通人所认为的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而在实践中,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如果没有好的往绩,哪么他的下一支基金购买的人就不多,基数不够大的情况下基金管理费的收入就不够高。
但是,一些所谓的“业绩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其“优秀”历史是可以“打造”出来的。很多时候他们多做几只小基金,好的保留参加评选大肆鼓吹,不好的赶紧关闭让其“消失”······手段和方法太多,一些所谓的绩优基金很可能只是“注水猪肉”而已。
我说这些并不说本书作者就是这样的操作啊,只不过他如果能把自己的投资战绩晒出来的话,毕竟是自己的钱,究竟他赚的是“阿尔法”还是“贝塔”那就一清二楚啦。
当然,他自己也在书中提到“可能我成名较早,在经济学家里也财务自由比较早,因此我对获得智慧、探索未知的乐趣远超过对名利的追逐”。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他自己的投资也是极其成功的。
前言说得够长的啦,该说点干货啦。
之前,我在《付费10w习得的三个认知》里面谈到,成年人更多的是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或者说知识体系,一些新的信息、智慧、乃至理论可以收纳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里面、能跟里面的一些知识“接口”对接起来就最好啦。
事实上,我读这本书是再一次感受到了两点:
一、投资,必须“顺周期”!
为什么必须“顺周期”?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周期”的世界里。
每天都是“日出东方、日落西山”,每天都是“朝九晚五”,每天都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正如季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一样,周期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每次长度和深度不完全相同,但经济总是从“繁荣”到“衰退”周而复始地发生着。
凯恩斯强调有效需求,认为私人投资是整个周期过程中的易变和不稳定因素。熊彼特强调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投资,引起经济繁荣,一旦投资机会小时,便转入了衰退。
达利欧强调债务周期,认为经济像机器一样运行,大多数经济活动主要是由以下三大力量驱动:生产率增长趋势线、长期债务周期以及短期债务周期。而索罗斯、巴菲特、席勒等人则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人性明显驱动和放大了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周期力量叠加而成的:即为期60年左右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为期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以及为期3年左右的基钦周期。”
提出“人生发财靠康波”这一名言的周金涛先生,认为应该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进行人生规划。“在60年运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10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产周期,九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次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过程”。
我们现在经常讲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想熨平经济波动。为什么,因为周期起落变化大、很大,很容易跑极端。但是,宏观调控可能永远也不能熨平经济周期或者说经济波动,因为报告也说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市场经济,因为市场先生永远会通过给出或高或低的价格来促进资源更有效率的使用的。
回想一下自己的投资。A股,2007年碰上了上行周期、2015年也迎来了“5000点不是梦”;楼市,2003年刚好住建部把房地产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来培育,2012年则是置业人群持续增长的高峰,2018年仍有政策支持的余热;而特别是一些小众市场的投资,四年周期或者说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更是异常分明。
很多朋友比如之前提到的金马奖社群,其主理人复盘的时候就说“2017和2021两个牛市卖出都做得不好,2017完全不懂卖出回撤非常大,伤心了很久,2021通过套利收益和心愿清单好像完成了一些计划,但是其实也是在掩盖”不会卖出“的事实”。
既然你投资一个标的,哪么就要搞清楚它的周期,宏观的、行业的、自身的······必须懂得顺“周期”而为。顺“周期”而为就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实,这也是小米雷军复盘他们与马云差距为什么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投资能顺周期,哪么恭喜你,你踏出了投资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周期(投资)品的魅力就在于,你明知道它有来临的时候,但真正来临的时候依然让你心潮澎湃!”而本书认为,“房地产是周期之母”。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高达50多个行业,通过上下游影响企业投资,“据测算广义房地产产业链完全带动的相关投资占比为51.5%”。地方政府也依赖地方财政,房地产通过土地财政影响政府投资。房地产还是居民最主要的资产配置,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和信心。
“2013年以前中国20-50岁置业人群的不断增加带来源源不断的购房需求,这是过去房价持续增长的一个基本背景。自2014年以来,置业人群见顶回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购房需求迎来峰值,但2014-2015的货币宽松、2016-2017年的棚改,以及“房价永远涨”的惯性预期延长了住宅销售一回和开工的景气周期,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严重透支,套户比上升带来库存增加。”
作者分析,“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具备1974年前后日本的部分特征,但是发展阶段更接近日本1985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64.7%)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十几个百分点的潜力”,本书提出“(房地产)还有最后十年(2022-2032)时间窗口”。
在货币超发的背景下,作者认为合适的金融资产配置应该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大盘价值股、二三线房地产<贵金属、成长股、一线房地产。”近年来我国房价、地价快速上行,总体复合增速低于M2增速,其中一线城市房价、地价增幅超过二三线城市,与货币增速基本持平,大幅跑赢货币超发。”
据《中国住房市值报告:2021》测算,20000-2020年中国住房市值从23万亿增加到418万亿元,增长了18.2倍,年均增长15.6%,超过名义GDP12.3%。“房地产兼具实体和金融两种属性,在货币超发的环境下,房地产更是吸纳货币超发的重要资产池。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城市群房价能跑赢货币超发。”
作者同时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启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将创造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财富机会,拥抱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消费、新青年。”“以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崛起”。
当然,虽然他点出了行业主题,但是具体标的还是得大家认真研究的。比如新能源汽车赛道,目前的龙头比亚迪值不值得投资呢?它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目前的时机是不是合适值得商榷?别的不看,你就看股神巴菲特是怎样操作的?连续卖出啊!你别不信,当初中石化回归上市之前,人家老巴可是老早就卖了,很多人还在48的开盘高位当接盘侠呢。
所以,投资不但要顺周期,而且还是要看具体标的价值的,还要看介入时机,要“三思而后行”才行呀。
二、投资必须“逆人性”
上篇说到的“顺周期”。其实,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周期”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有想到生产率、技术进步曲线等等。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人性引发了周期或者说激荡了周期。
为什么?因为“周期在本质上反应的是人性,人们达成共识的时点,往往就是周期反转、牛熊转换的拐点”。
为什么?因为“几千年来,技术不断革新,而人性像山岳一样古老”,“从资本市场来看,人的记忆往往也只有三四年,当人们忘记了过去的教训,认为——这次不一样——的时候,便有了经济周期、股市牛熊的轮回”。
为什么?因为“从心理学上讲,人是社会性动物,而投资偏偏是反人性的。从众是最容易的,但这也是最容易导致亏损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交易市场是需要存在互为对手方的,你想买入,总得有人先卖出;你想卖出,总得有人想买入!”在炮火中挺进、在烟花中撤退。带着怜悯之心收下带血的筹码,在音乐响起的时候离开万众狂欢的盛典“。
人与人的差距,其实还真是蛮大的!
就在前两天,据港交所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于 2 月 3 日出售了423. 5 万股比亚迪H股股票,持股比例从12.26%降至11.87%。事实上,这只是股神一系列卖出操作中的一个。
早在去年8月,巴菲特开始第一次减持,就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h股,平均价格是每股277.1016港元。巴菲特此番对比亚迪的减持操作,其实是再一次践行了自己”别人贪婪我恐惧“的投资原则。
2021年,股神搭档和挚友芒格就表示,比亚迪的估值已经高的让人流鼻血,芒格说这句话的时候是2021年2月底,当时比亚迪在港股的估值大约是170倍,而这一次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时候,它的估值也大约是在170倍,而巴菲特重仓的美国股票市盈率在30倍以上的都很少。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在减持比亚迪的同时疯狂的加仓传统能源,去年以来巴菲特买入了大量传统的化石能源公司的股票,这步棋非常精妙——当大家都蜂拥到新能源的时候,市盈率非常低的传统能源价值反而变得更加突出,更具有吸引力——”别人恐惧我贪婪“。
“不做自己看不明白的投资,不赚自己看不懂的钱”,这其实也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很多大佬之所以能赚钱,不是因为他们只赚自己能看得懂的钱,一旦出错,纠错能力也超级强大。无论看起来多么美好的事儿,一看事不对就立即退出来。
但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耐心和定力,只要有一天不操作就受不了,所以要做好投资,修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出错的根源不是“头发乱了”而是“我的心太乱”!
做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必须非常谨慎,必须把严格的控制风险和严格的做好仓位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在第一位,而且两者绝对要相互独立。资金管理不能为补仓服务,否则“两边都不靠”,后果不妙。
投资不能影响到自己家人的生活,不能是可能影响到家庭生活的钱,另一方面最好也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如果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作息,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目前的投资或投资组合不能让你放心,甚至带有db行为,这种冒险行为大概率没有成功的可能。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决定是操作还是不操作,决定操作什么品种,以及什么时候操作。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负责都做不到,永远不可能做好投资,亏损是必然的结果。学会对自己负责,每日三省吾身,不仅是做好投资的前提,同时也是修心的前提,两者其实是相通的。
投资可以谨小慎微,但生活中一定要有变化,一定要有激情和梦想。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也就那几十年,一定要“活着便精彩”。不管怎样都要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只要内心的火焰在燃烧着,就一定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时候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己,只要能战胜了自己,那么一切都变得无所畏惧,”前行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