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优秀作业集

一笑越千年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6人  1班刘若兰

刘若兰3160108112

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上有一座奉先寺,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这尊大佛完成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这尊建造于盛唐时期的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就连佛像的耳朵也长达1.9米,“卢舍那”一词源于梵语,象征着光明普照和智慧圆满。卢舍那大佛身着通肩大衣,飘逸而浩荡。面相丰满圆润,眉若新月,双目宁静含蓄,带着慈悲的微笑,远远望去,给人以崇高优美之感。

卢舍那大佛形象

卢舍那大佛的微笑颇为神秘。大佛位于半山腰上,当游人缓缓沿石阶攀登而上,无论从哪个角度仰视卢舍那大佛,大佛似乎都会以神秘的微笑回应,让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有一种自在安然的心境。也有人形容他的微笑是“东方的蒙娜丽莎”。从美学角度上,佛像的美慈祥、端庄,能让人内心感到宁静。而从佛教学的角度上来说,微笑在佛教里,是一种禅机,一种彻悟。就像“佛祖拈花,迦叶一笑”的典故,从前别人让释迦摩尼讲禅,他拿了一朵花给弟子们观看,弟子们不知道这花什么意思,所有的弟子就只有迦叶微微一笑,这会心的一笑,让佛祖知道迦叶懂得了花中的含义,他就把佛法传给了迦叶。大佛给天下百姓的是一个慈祥、饱满的的形象,能够给百姓带来可靠、可信的感觉。淡淡微笑又具有对人世繁华的欣慰欢喜感,这也是大唐国度开明、开放,公平、公正,社会稳定繁荣向上的延续和体现。

这尊大佛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是第一尊由女性形象来雕刻的大佛,具有非常典雅,庄严,圆润的唐朝女性特点。唐以前佛像基本都是表情威仪的男性形象,卢舍那大佛竟然有着雍容端庄的女性美,这在佛像雕刻历史上实属罕见。更有人认为卢舍那大佛就是根据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雕刻而成的,当地民众也对这种说法十分认同。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有五尊大佛都是根据北魏皇帝的形象雕刻的,有学者推测到了唐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武则天就以自己的形象来刻佛。至于武则天的形象,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是为“广额方颐”,这和大佛的形象也是十分贴合的。

武后行从图 卢舍那大佛面部形象

第二是它改变了北魏以来开凿洞窟的佛像的配置,以前一般是一尊主佛,两尊菩萨的三尊一窟形式,而龙门石窟则是一个群雕的形象。除主佛卢舍那大佛外,还有侍者迦叶与阿难,两位天王,天王边上是两尊力士。数量对称,高低错落有致,非常讲究群雕的艺术。

群像远景

第三,这尊大佛的雕刻在视觉艺术上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是中国雕塑史上一个里程碑的存在。把它与乐山大佛对比就能显出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严格按照人体比例来雕刻的,根据实测,卢舍那大佛的比例严重失调。大佛总高17.14米,去掉底座,高约是13米。传统佛像按照5:5:1的比例雕刻,但卢舍那大佛,头高就占4米,按照传统比例来说佛像的头部大了许多。但如果假设一个人高1.71米,那么大佛就是放大了十倍,当放大后,近大远小的视觉差距就出现了。这样,大佛大了许多的上身在人们仰望时就显得刚刚好。20世纪20年代,瑞典汉学家喜仁写了一本有关龙门石窟的专著,对龙门石刻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过去西方学者总是用鄙视的眼光看待东方的雕刻艺术,而喜龙仁在深刻透析过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后,认为东方雕塑更具“整体平静的和谐”。

唐朝的石刻艺术以龙门石窟和乾陵石雕为代表,在武则天时期到达了鼎盛。卢舍那大佛在雕刻时,既有雕刻者虔诚的心意,又带着武则天的抱负,可以说是倾尽了整个唐朝艺术家集体的智慧。因为不能雕出比这更漂亮的卢舍那大佛,此后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基本被定型。且这一形象传到受中国佛教影响的各个地区,例如日本东大寺的卢舍那大佛,就与龙门卢舍那大佛如出一辙。

2000年11月,在第2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尊卢舍那大佛历经千年,仍然保存相对完好,它带着永恒的微笑,面对着世人,让我们至今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盛唐气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