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母親:被忽視的傳道者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新城遊子
[元代]錢選《賢母圖》,絹本設色,135.5×50.5cm。私人藏品。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代詩人孟郊的這一首《遊子吟》可以說唱出了古代中國母親讚歌的最強音!在詩人的心中,母親就像春天的太陽,普照世間萬物——這不是詩人的虛美,而是一種事實。包括孟老夫人在內的古代中國母親,她們不只是生命的養育者,還是美德的傳播者與文化的延續者。她們對子女的訓教,形成一種純美的“母訓文化”——中國傳統最重要的部分!


[明代]仇英《教子圖》,絹本設色,101×46cm。私人藏品。

1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按照孔夫子的紀年方式是魯僖公二十四年。晉國。流亡在外19年的晉公子重耳在秦穆公(嬴好。前659~前621年在位)的護送下回國即位,史稱晉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

晉文西元年,事件頻發——先是周王室內亂,周襄王的弟弟姬帶起兵作亂(他私通王嫂被發現,周襄王廢王后,姬帶奔翟,“沖冠一怒為紅顏”,率領翟國軍隊攻擊周襄王),周襄王不敵,逃亡鄭國,一邊向晉國求援。此時,晉國局勢尚未穩定,重耳的前任晉懷公(即他的弟弟晉惠公姬夷吾之子姬圉,在位僅一年)的舊臣呂省、郤芮等擔心因為曾經阻止重耳回國被殺,不願歸附,陰謀火燒王宮,趁亂殺死重耳。重耳對此事一無所知,毫無防範。幸虧宦官履鞮通報,才僥倖逃過一劫,遠赴秦國,向秦穆公借3000兵平定內亂。這時,重耳雖然有意出兵勤王,卻憂慮再次內亂,就大加賞賜,以收買人心,不料忘了介子推——《東周列國志》中有一則“割股啖君”的故事:話說晉獻公(姬詭諸。前676~前651年在位)的寵妃驪姬讒殺太子申生之後,公子重耳害怕禍及自身,逃往齊地。路經衛國,衛文公(姬毀。前659~前634年在位)吩咐城門校尉,不許放他入城。不得已,一行人只能繞道而行。途中饑餓難忍,咎犯、趙衰、令狐偃等隨從采野菜煮食,可是習慣了錦衣玉食的重耳難以下咽,正皺著眉,忽然見介子推端來一碗肉羹給他,重耳感覺味道好極了。吃完後,才記起來問:“此處何從得肉?”“臣之股肉也。”介子推平靜地說:“臣聞‘孝子殺身以事其親,忠臣殺身以事其君。’今公子乏食,臣故割股以飽公子之腹。”重耳聽了,嗚咽說:“亡人累子甚矣!將何以報?”介子推淡然道:“但願公子早歸國,以成臣等股肱之義,豈望報哉?”

[明代]梁市南《教子圖》,紙本設色,62×34cm。私人藏品。

事後,重耳忘了封賞他,介子推也不介意,說:“晉獻公一共有9個兒子,如今只有重耳一個人還在。晉惠公(前651~前637年在位)、晉懷公不行道義,身邊沒有一個親近的人,國內的百姓、國外的諸侯都鄙棄他們,但上天並沒有斷絕晉國的香火,而是給了它一位合格的君主。現在,能復興晉國的,除了重耳還有誰呢?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隨從認為是自己的功勞,不是很荒謬嗎?偷取別人的財物叫做‘賊’,何況貪汙上天的功勞?臣下遮蓋罪過,主上賞賜奸佞,上下互相欺騙,我怎麼能和他們一樣?”介老夫人聽了,說:“你真的這麼想嗎?以後再沒機會了,可不許後悔啊!”介子推說:“他們已經錯了,我還仿效他們,罪過就更大了。”介老夫人說:“總該讓人知道你的情況吧!怎麼樣?”介子推說:“語言,猶如一個人身上的花飾,身體都隱藏了,花飾還有用麼?裝上花飾,無非為了顯露自己。”介老夫人說:“你真的能像你說的那樣做嗎?那我願意和你一起隱藏。”至死,母子倆再也沒有現身。[《史記》卷39《晉世家》]

在傳統中國社會,做到像介子推一樣並不難,範蠡、張良、李泌都功成身退;然而,如介老夫人一樣卻不容易。“母以子貴”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母親的惟一心願——而介老夫人捨得放棄,甘願平凡,是一種光風霽月的人格境界!換作今人,豈一個“爭”字了得?


[明代]吳偉《孟母三遷圖》,上海博物館藏。

2

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前340在位)時,將軍子發率軍攻秦,中途絕糧,派使者向朝廷告急,督運糧草,順便幫他去探望自己的母親。子老夫人見到使者,關心道:“士兵們現在都吃什麼?”使者不無悲戚說:“戰友們以野麥為食。”“那你們的將軍呢?”子老夫人接著問。“將軍還好,每天都有魚有肉。”使者恭敬地說。

不久,子發凱旋歸來,子老夫人卻不讓他回家,派人數落說:“你應該聽說當年越王句踐伐吳的故事——曾經,有人獻給他一壇美酒,他沒有自己享用,請人從上游倒入江中,讓士兵們可以在下遊一起分享。味道雖然平淡,士兵們因為感激而更加勇敢;後來,又有一次,有人送給他一盒糕點,他還是和士兵們一起分享。數量雖然不多,過了咽喉就沒有了,但士兵們因為感動更加團結。如今,你身為將軍,每天早晚大魚大肉,士兵們卻以野麥為食,憑什麼呢?你讓士兵們出生入死,自己卻不能同甘共苦,即使打了勝仗,也不值得稱道,只是僥倖。這樣的將軍,不配做我的兒子。”子發聽了,慚愧萬分,再三向母親謝罪,老夫人才原諒了他。[《列女傳》卷1《母儀》]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無疑都熱愛自己的母親,但是否同樣熱愛他人的母親呢?我們無疑都關心自己的孩子,但是否同樣關心別人的孩子呢?一個和諧的社會,無疑不能只要前者,而不要後者!換言之,“仁”並沒有高不可攀,只是一種尊老愛幼、推己及人的態度!


佚名《教子圖》,紙本設色,64×46cm。私人藏品。

3

孟老夫人“三遷”、“斷杼”的故事流傳至今——不過,這只是故事的上半部分,還有下半部分:孟子聽從了母親的教誨,從此不舍晝夜,刻苦學習。他師從孔夫子的嫡孫子思先生,研習經典,逐漸成長為繼孔夫子之後的新一代大儒(後世稱“亞聖”)。齊宣王(田辟強。田氏齊國第五代國君,前320~前319年在位)拜他為客卿,待以上賓之禮。他卻沒有貪圖安逸的生活,經常憂容滿面。孟老夫人看見,就問他:“孩子,你怎麼了?”孟子回答說:“孩兒聽說君子立身處世,不受無功之祿,不貪富貴虛華。如今,我的政治主張不被採納,孩兒想再次出門,遊說列國,但擔心母親您年紀大了,身邊沒有人照顧。”孟老夫人說:“婦道人家沒有安定天下的志向,一如《易經》上說:在家照顧家人飲食、奉養公婆、收拾家務就好。何況,女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是禮數,你又擔心什麼呢!”[《列女傳》卷1《母儀》]《韓詩外傳》上說:“子之聖即母之聖”。孟老夫人她教育的不只是孟子一個人,還有天下的母親。


[清代]胡錫珪《教子圖》,絹本設色,78×40cm。私人藏品。

4

還是齊宣王時,宰相田稷子私下收受了下級奉送的2000兩黃金,打算回家孝敬母親。田老夫人沒有接受,反而質問他說:“你的俸祿從來沒有這樣多,這是別人給你的賄賂嗎?你老實告訴我,這些錢是哪里來的?”田稷子不敢隱瞞,老實說:“是下屬送的。”田老夫人正色道:“作為一名士大夫,應該潔身自好,不存非分之想;實事求是,不欺上瞞下。凡不合正義的事堅決不做;不合法理的利從來不帶回家。如今,大王讓你擔當重任,給你足夠的俸祿奉養家人,你的言行就必須恪守臣道——竭盡所能、清正廉明、忠貞不渝,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遠離禍患。如今,你反道而行,這是不忠。為臣不忠,就是為子不孝。不義之財,不是我想要的;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兒子。你走吧!”田稷子聽了,慚愧不已,即刻退還了收受的黃金,並自行去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聽了,為田老夫人的節操感動不已,不僅赦免了田稷子,而且讓他繼續擔任宰相。[《列女傳》卷1《母儀》]

《舊唐書》卷91《崔玄暐傳》記載:在崔玄暐(?~705。本名曄,因避武則天祖先諱,改名玄暐。是武則天、唐中宗兩朝宰相。唐中宗封博陵王。一生以清廉、恭謹聞名)踏進仕途後,崔老夫人經常告誡他說:“小時候,我看見那些為官的堂兄弟,時常拿回金銀布帛送給伯父母。伯父母只知高興,從來不問東西從哪里來。如果他們是用自己的積蓄買的,這未必不是一種孝心;如果是通過不正當途徑得來,那就好比偷盜未被發現一樣,怎能不心生愧疚呢?從前,陶老夫人堅決不受魚鲊之饋,就是這個道理啊!你現在拿著豐厚的俸祿,享受無上的榮耀,如果不盡心幫助陛下治理國家,怎麼做天下人的榜樣呢?”母親,不獨為生養之人,還是孩子的道德之師!所謂言傳身教,惟有如此,才可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清代]康濤《孟母斷機教子圖》,絹本設色,88.4X3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5

漢武帝逝世後,幼子劉弗陵即位,史稱漢昭帝(西漢第六位皇帝,前86~前74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齊王劉肥的後裔、齊孝王劉澤不服(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糾結封國豪強謀反,第一步計畫是刺殺青州刺史。刺史雋不疑發現了他們的陰謀,迅速把他們逮捕歸案,制止了一場可能波及全國的動亂,因功擢京兆尹(長安市長)。

在任期間,他每次外出巡視、提審囚徒回來,雋老夫人的第一句話總是問:“今天有平反的嗎?有機會生還的有幾個人?”如果平反的囚徒多,雋老夫人就高興,飯也吃的多一些;如果沒有平反的,雋老夫人就生氣,吃不下東西。那時,雋不疑為官雖然很嚴厲,卻也不失仁厚。史載:“雋不疑,……治《春秋》,為郡文學,進退必以禮,名聞州郡。”無論部屬,還是平民,都敬畏他的威儀、敬重他的信用。[《漢書》卷71《雋不疑傳》]

清代康濤《賢母圖》,絹本設色,136.7X67cm。首都博物館藏。

中國司法機構,自古就有“明鏡高懸”、“公正廉明”的警語,仍然不少見草菅人命、徇私枉法的故事。即使如一代英主唐太宗(627~649年在位)也曾因怒殺人。《舊唐書》卷190《文苑傳》記載:“有河內人李孝德,以風疾語妖狂,蘊古究其獄,謂癲病不當坐治。禦史權萬紀勘其情縱,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雖然“尋悔悟,因下令,自後凡決死者命所司五覆奏,以免冤誤。”然而,人死不能複生。還有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親手炮製了“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與“空印案”,株連十數萬人,死數萬,而“空印案”純屬一件天大的冤案——自洪武初年(1368)開始,各個布政司、府、州、縣每年都有計吏(各級政府財政主管)到戶部呈報各地財政收支帳目及錢穀之數。其中,府與布政司、布政司與戶部數字必須完全相符,稍有差錯,即被駁回重新造冊,並須加蓋原衙門官印。有的計吏因路途遙遠,為免往返奔走,便預持蓋有官印的空白帳冊,遇有部駁,隨時填用。這些空白帳冊蓋有騎縫印,本不能做它用,戶部對此從不干預。不料,至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考校錢穀書冊時得知“空印”一事,大怒,“以為欺罔”,下令嚴辦,“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明史》卷93《刑法志二》]。一國之君尚且草菅人命,何怪下臣?


[清代]勞逸《賢母圖》,絹本設色,162×45cm。私人藏品。

6

建寧二年(169),中常侍、奉車都尉曹節矯詔,大肆搜捕所謂的“黨人”(史稱“第二次黨錮事件”),範滂(137~169。字孟博)也被列入黑名單。汝南郡督郵(監察廳長)吳導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範滂。到了官驛,他緊閉房門,手持詔書,伏床而泣。驛舍裏的人聽到哭聲,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消息傳到範滂那裏,他說:“我知道督郵大人一定是因為我的事難過。”而主動投獄。征羌縣令郭揖深受感動,說:“天下這麼大,有哪里不可以去呢,您來這裏做什麼?”他打算交出官印,陪同範滂逃亡。範滂說:“我死了,一切也許都將結束,又怎麼能連累大人呢?”郭揖無奈,只好把範滂收監。範滂去與母親訣別,說:“弟弟孝順,可以給您養老,我隨父親大人去了,正所謂死生各得其所。只是不忍您失去兒子的痛苦,心中不免擔心。”範老夫人回答說:“你如今與李膺(人稱“天下楷模李元禮”)、杜密(人稱“天下良輔杜周甫”)兩位先生齊名,還有什麼遺憾呢?既希望美名,又奢求長命百歲,這兩件事怎麼可能兼得?”路人聽了,沒有不感傷落淚的。[《後漢書》卷67《黨錮列傳》]

[清代]冷枚《閑庭教子圖》,絹本設色,117.5×51cm,私人藏品。

東漢桓、靈之際(146~189),史稱“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最黑暗的年代。範老夫人一介女流送子殉道,世間沒有比這更偉大的壯舉!《宋史》卷338《蘇軾傳》記載:“蘇軾,……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多年以後,蘇軾與弟弟蘇轍兄弟都成長為有宋一代的文化巨匠,這與蘇老夫人不無關係。母親,是孩子最初的榜樣,也是他們一生的榜樣!


[清代]劉彥沖《教子圖》,紙本設色,31×40cm。私人藏品。


7

有“截發供客、不收魚坩”的母親,才能造就非一般的兒子!東晉時,陶侃(259~334。字士行)家境貧寒,父親又很早去世,他和母親陶老夫人相依為命。同鄉範逵早有聲名,舉為孝廉。他進京赴任途中,到陶家借宿。當時,連降大雪,而陶家本來就勉強度日而已,沒有餘糧,範的車馬和僕人卻很多。陶老夫人卻不慌不忙,對陶侃說:“你儘管把客人留下,我自有辦法招待他們。”陶老夫人頭髮很長,拖到地上,她剪掉兩尺編成假髮,賣掉,換來幾升米;再把房屋的每根柱子削掉一些,作為柴火,然後又把草墊切碎了喂馬。到了晚上,果然準備了一桌精美的飯菜,範和他的隨從沒有一個人挨餓。

[清代]錢慧安《教子圖》,紙本設色,110×49cm,私人藏品。

那時,陶侃只是潯陽一個監管漁業的小吏。一天,他叫人捎來一罐醃魚給母親品嘗。陶老夫人把醃魚原封不動交給來人帶回,同時寫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為一個公務員,拿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不僅不是孝心,反而增加我的憂慮。”[《世說新語》卷19《賢媛》]

《呂氏春秋》上說:“堯為善而眾善至。”果然,“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範逵到了洛陽後,在郎中令羊晫、中書郎顧榮等顯貴面前大力稱讚陶侃,使他贏得了廣泛的、美好的聲譽,最後成為東晉開國元勳,“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諸軍事”。


[清代]任頤《教子圖》(鏡心),絹本設色,28.5×28.5cm。私人藏品。

8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的成長無疑也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一天,岳老夫人在家廟前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後,她叫岳飛跪下。岳飛問:“母親有何吩咐?”岳老夫人說:“做娘的見你不受叛賊引誘,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了。但怕我死之後,那些不肖之徒又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但願你做個忠臣。做娘的死後,那些來來往往的人道:‘好個安人,教子成名,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九泉矣。”岳飛道:“聖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母親嚴訓,孩兒自能領遵,免刺字罷!”岳老夫人說:“胡說!倘若你日後做些不肖事情出來,那時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對那官府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麼?”岳飛道:“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刺字罷。”就將衣服脫下半邊。岳老夫人取筆,先在岳飛背上正脊之中寫下“精忠報國”四字,然後將繡花針拿到手中,在他背上刺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岳老夫人說:“我兒痛麼?”岳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麼問孩兒痛不痛?”岳老夫人流淚說:“我兒!你怕做娘的手軟,故說不痛。”就咬著牙根而刺。刺完,將蠟墨塗上了,便永遠不褪色的了。

[清代]吳祺《賢母撿玩圖》,絹本設色,157×93cm。私人藏品。

這是《說岳全傳》裏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如果小說家言尚不足信,《宋史》卷365《岳飛傳》記載:“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後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李長之先生說:“偉大的人物固然偉大,養育偉大的人物的人卻更偉大!”誰說不是呢?


[清代]佚名《教子采桑圖》,絹本設色,40×49cm。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藏。

介子推、子發、孟子、田稷子、雋不疑、範滂、陶侃、岳飛,還有契、啟、姬發、姬旦、金日磾、柳宗元、李紳、範仲淹、歐陽修、蘇軾等文化鉅子和政治巨匠,他們之所以擁有歷史的榮耀,首先是他們的母親賦予了他們人性的光輝。唐人舒元輿云:“是以陶家肥而晉家亦肥”,“賢母之風,可以卓往赫來,為千萬年光。”[《陶母墳版文<並序>》]大意是說:母親不只是一個生養者,還應該成為兒女的道德之師——這一點對於當下還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尤為重要!

換言之,中國有什麼樣的母親作為孩子的榜樣?有什麼樣的母親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這不只是一家的問題,更是一國的問題!介老夫人的德、子老夫人的愛、孟老夫人的明、田老夫人與崔老夫人的廉、雋老夫人的慈、範老夫人的義、陶老夫人的無私、岳老夫人的忠義不只是母親的典範,也是中國的光輝!

[清代]于省三《教子圖》,絹本設色,87.5×25.5cm,私人藏品。

[選自拙著《中國人研究——中國家庭、社會與國家角色的歷史分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