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最好的告别?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短短八个字就能将一个人纷繁复杂的人生精炼概括。在这其中,衰老与死亡是我们最难以接受的,却又注定会发生。毫不避讳的说,每个人从出生那刻起,都在逐渐老去并迈向死亡。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忌讳谈论死亡,没有勇气直面死亡,甚至没有勇气去思考死亡,正因如此,我们也惧怕衰老。当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死亡的脚步不断逼近时,只能任由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与状态,操控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无法以一种客观理性、豁达淡然的态度来接纳死亡,看待告别。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正确面对衰老与死亡?当人生迈入最后阶段,怎样才算是有尊严的活着?大限来临,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就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本书作者阿图·葛文德,
印度裔美国外科医生,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27岁就担任了美国卫生部高级顾问。同时他也是写作爱好者,他写的文章不仅吸引了大量读者,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医改政策。他出版过《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等多部书籍,今天分享的这本《最好的告别》就被《经济学人》评为年度好书。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赞誉,是因为在书中阿图·葛文德不只讲述了现代医疗在帮助病人面对死亡时做的不够,还告诉我们,当衰老来临,个人及社会该做哪些准备;当一个人的身体已经衰老到不可逆转的时候,除了延长寿命之外,病人和医生还有其他的什么选择;以及,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人们该如何有价值、有尊严的活到生命的终点。
在这本书里,首先我们会先讨论一下关于衰老的话题,了解衰老是如何产生的?在衰老的过程中,人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其次,我们来说说当生病的时候,医生与病人之间该如何沟通,才能更好的帮助到病人。最后,当医疗手段不再起作用了,人们如何才能体面又有尊严的活到生命的终点。
2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熟悉而又陌生的衰老,看看衰老是如何产生的,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
衰老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不断走向衰竭的过程。身体的器官就好比机器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老化现象。
比如头发,大多数人对老年人的印象都是有一头花白的头发。头发变白是因为给头发提供颜色的色素细胞枯竭了,这个色素细胞寿命很短,只有几年。但我们身体会给出替代方案,就是依靠头皮以下的干细胞代替色素细胞,然而干细胞也会逐渐枯竭,这时候头发就变白了。
除了头发,牙齿也是如此。牙齿中包含牙釉质,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物质。即使是最坚硬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磨损,直至消失。
这些都是外表可见到的衰老的迹象,身体内部其他器官也是如此。比如我们的大脑,大脑是全身的控制中心,占到身体5%的重量。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头颅骨正好能容得下大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的灰质会慢慢的减少,在我们70岁的时候,头颅内就会空出约2.5厘米的空间。许多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后,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就是撞击时大脑在变空的颅内晃动造成的。
不仅颅内出血是很多老年人不愿见到的结果,老年痴呆也是老年人不想患上的疾病。老年痴呆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病,该病起病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病人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忘记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最先退化的是负责掌管判断和计划的前额叶和记忆海马体,这两者的功能在中年时期会达到一个顶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老年痴呆就是前额叶和海马体功能不断退化直至消失后,所呈现的一种自然的状态。
除了这些,随着年龄的增加,肺活量会降低,肠道运行速度会减缓,腺体的作用也会慢慢停止。由于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断衰退,导致出现了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体力下降等诸多问题,而这些又会限制人们的行动能力。
通过以上种种身体产生的变化,我们知道了衰老并不是像过山车那样急速的老化,而是缓慢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停息的,不可逆转的。
所以当身体出现了衰老退化的现象,也不必感到恐慌或是害怕,学会接受身体的变化,坦然的面对这一自然的生命过程。
在衰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人首先考虑到的是生命的安全,毕竟在衰老的过程中,人的行为能力在下降,自理能力也在慢慢退化。
但事实上,老年人想获得更多的则是心理上的满足。
阿图医生在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他女友祖母爱丽丝·霍布斯的例子。爱丽丝一直坚持独居,但是在摔倒骨折后,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由于子女们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她,她不得不被送进疗养院。但是在这里她丧失了所有的隐私和控制力。大多数时候她穿着病号服,他们叫她起床她就起床,安排她洗澡就洗澡,让她穿衣服她就穿衣服,叫她吃饭她就吃饭。虽然在身体方面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再也没有摔倒了,但是她觉得自己像个犯人,她和好几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被迫住在一间屋子里,没有隐私,也没有自由,更没法做以前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是美国疗养院普遍的现实,疗养院优先考虑的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他们关心的是老年人是否瘦了,是否忘记吃药,是不是摔倒了,而不是他是否孤独。
曾有老年人告诉阿图医生,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固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而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依然保有生活的控制权,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不被刻意的安排与操纵。
但是老年人的这些心理需求很少受到重视,即使在老年人反抗的情况下,疗养院也基本不会改变现有的制度。这一矛盾后来被从事社会研究的威尔逊发现,她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出了辅助生活的概念。她建立了一所老年之家,在这里,老年人不在被当做病人来对待,而是把他们视为房客。每个人都拥有一间可上锁的私人公寓,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布置,他们的基本需求,像食物、个人护理等,都有人提供帮助,也有护士24小时待命,住户有任何紧急需求都可以叫护士。
然而这样的辅助生活机构在美国却很难流行起来,原因是决定老年人住哪里的其实是儿女,而不是老年人本身。儿女们更倾向能给老年人更多照顾的疗养院,毕竟安全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
很少有子女会想:这是我父母想要的,喜欢的吗?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把父母放在这个地方,我心理舒服吗?
所以在照顾老人的问题上,不管是社会还是家人应该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老年人享有更多的自主控制权。
好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衰老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不断走向衰竭的过程,我们要坦然面对这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还要尽可能多的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3
在衰老的过程中,人们无法避免的就是身体器官运转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病。面对疾病,很多人都束手无策,大多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不管是病人家属还是整个医疗系统,大部分重视的都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对最后时光的生命质量则采取忽视的态度。
阿图医生就在书里提到了一位80多岁的女士,她患了末期呼吸衰竭和肾衰竭,已经在监护室住了两周了。在此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在临行前做了气管造口术,可是任无济于事,丈夫最后死在了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她对子女说不希望那样的死去,但是她的子女却不让她走,要求医生采取各种医疗措施,尽量的维持母亲的生命。所以这位女士就临死之前,躺在冷冰冰的病床上,身体连接着各种管子,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直至生命的终结。
其实很多时候,病人对于自己的病情还是比较了解的,病人们想要的已经不再是如何让自己活的更长久,而是如何让自己活的更有质量。
就有调查发现,除了单纯地延长生命时限,一些重病患者还有其他的优先考虑事项。比如如何能更好的避免痛苦、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能够保持意识清醒、尽量不给他人造成负担,以及实现其生命完整性的感觉等等。
但是许多家属甚至医生都没有重视病人的这些需求,家属也没有做好亲人离开的准备。
事实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全力的救治反而还会缩短并恶化余下的时间,不仅会让病人感觉到更多的痛苦,还会影响照顾者的情绪。
2008年,美国全国抗癌协会曾发表一项研究表明,使用机械呼吸机、胸外按压,或者入住监护室的末期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周的质量,比不接受这些治疗的病人差很多,病人感受到痛苦也比之前多好几倍。
所以当一个人无法与疾病抗衡,尽全力救治也许并不是最正确的做法,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点,总认为医生有办法救治我们,只要我们按照医生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许多医生知道,很多治疗根本治不好病人的病,患者死亡也不代表医生的失败,很多病人把自己的生杀大权全部都交到医生手上,似乎医生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有大部分医生都是硬着头皮往前走。
阿图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深知许多时候,医疗技术在死亡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所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医生能做的就是和患者谋求共识,保持其生命的最后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延长寿命。
那么医生该怎么做,才是真正的与病人达成共识呢?
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其实有三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家长型”,认为医学就是权威,要确保病人能接受我们认为对他的最好治疗,选择权在医生。这就好比,有两粒不同颜色的药丸,医生会直接告诉病人:“吃蓝色药片,这对你好。”并不会告诉病人其中的原因,只需要病人听从指令。
第二种是“资讯型”,同家长型正好相反,医生会告诉病人事实是什么以及一些身体数据,其他的一切由患者来决定。比如“红色的药片能促进睡眠,蓝色的药片会有轻微的失眠现象,你想要哪一个?”医生在此扮演的是一个提供知识和技术的专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医生才是好的医生,能够让病人自由选择,但是这样的医生并不是病人想要的,也达不到与病人达成共识。
能真正与病人达成共识的医生,其实是第三种类型“解释型”。医生在里面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目的是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比如解释型医生会问:“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你最担心什么?”在知道答案之后,他们会向病人介绍两种不同颜色药片的作用,并告诉对方哪一种才能帮助他实现最优目标。这才是一种共同决策,达成共识的模式。
让病人自己选择的模式,看上去是满足病人的需求,实际上医生要做的不仅仅是满足病人的需求,因为需求是随时在变的。医生要做的是帮助病人权衡他们的真实目标,有时候还需要质疑他们,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优先选项和信念。
所以以上三种医患关系,家长型、资讯型和解释型,只有解释型的医生才能与病人达成真正共识,在提供信息的同时,指导病人做出决定。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在生病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到病人的真实需求上,而不只是简单的延续生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生命质量远比生命时限更为重要。当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活的更有意义,必定少不了医生的鼓励和帮助,医生在面临这些病人的时候,其实有三种选择,其中解释型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帮到病人,真正的与病人达成共识。
4
前面我们说了在面对衰老和疾病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看看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如何有尊严的面对死亡?
在医院里,会经常听到这么几句话:“经积极抢救医治无效”“我们已经尽力了”。临终前动用一切器械维持生命几乎是一种常态,但是有些人却不希望在自己病入膏肓时被医生百般地折腾,不想明知生命将到尽头而继续忍受医生的注射,只想平静地享受人生最后的时光。见见朋友,安排一下后事,再看看美丽的风景,然后,静静地悄然离去,没有痛苦,没有遗憾,也没有绝望。阿图医生认为这才是有尊严的死亡。
也正是有部分人和阿图医生的想法一致,所以在美国,许多医院开办了善终护理服务,也称作姑息治疗,通常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为生命晚期的病人提供家庭护理,减轻他们的病痛。
善终护理服务和普通医疗不同,普通医疗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寿命,为了帮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命时间,常常会牺牲掉生活质量。但是善终护理服务是为了帮助病人,在当下享有最充分的生活。比如对于一些绝症患者,善终更多的是缓解疼痛与不适,尽量让病人保持头脑清醒,能和家人一起外出,而不考虑生命的长短。
阿图医生在书中就讲述了一个患有卵巢癌病人的故事。病人道格拉斯冒着并发症的危险继续化疗、手术,但是她并不想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还有许多事想做,最重要的是她想重新站起来,去参加弟弟的婚礼,为此,她什么都愿意做。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选择了善终护理服务,她希望没有疼痛,没有恶心或者呕吐。但最后,道格拉斯没能参加成弟弟的婚礼,因为她病情恶化了,道格拉斯在生命的最后两周还在和家人聚会,她走的很平静,没有痛苦,但有家人的陪伴。
你可能会觉得善终护理服务会加快病人的死亡速度,因为病人放弃了医院治疗,又使用了大量的麻醉药镇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曾经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了四千多位末期癌症患者和末期充血性心脏病患者。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前列腺癌患者和直肠癌患者参加善终护理服务与否,在存活时间上并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对于有些病人,善终护理服务却能延长他们的寿命,比如胰腺癌患者平均多活3周,肺癌患者多活6周,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则多达3个月。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过多的医疗干预,在对增加生命长度方面可能毫无效果,不如将注意力转移到关注生命的最终需求,有的时候放弃治疗回归生活,让身心处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状态,更能活得长久。
然而有时候并不是本人惧怕死亡,而是家人害怕身边的人离开自己。但就有研究表明,那些接受善终护理服务的病人,在离世后家人的抑郁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也能从伤痛中尽快的走出来。
阿图医生就在书中说了自己父亲离世的亲生经历。阿图的父亲是一名负责任的医生,行医30多年,从来没有一次因病而停镇或取消手术。但在他70岁那年,被检查出了患有脊髓肿瘤,这种肿瘤不常见,是一种恶化相对缓慢的癌症。医生建议他做放疗和化疗的治疗,这样可以使他能够多活几年,甚至还可能恢复一部分的能力。但是阿图的父亲不愿意,因为他有更多优先考虑的事项,他还想保持着过去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他同意了。
但是治疗后就后悔了,每天的治疗都让他一天比一天难受,再加上药物的作用,他不仅失去了味觉,还会产生幻觉。并且治疗之后,他会睡上一整天,精力越来越差,体重也直线下降。阿图的母亲面对一天天消瘦的丈夫,也是越来越悲伤。父亲不得不开始考虑善终护理服务,可母亲却不愿意,母亲认为这基本上等于放弃,她还没有准备好丈夫的离开。但是在阿图医生的劝说下,他们都同意选择善终护理服务,或许这能改变现在的状态,然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父亲回到家之后不再昏睡,也能自己站起来走几步,味觉也慢慢的恢复了,靠着母亲的悉心照顾和各种帮助,他过上了舒心的日子。他主持晚宴,制定印度大学的新楼修建计划,每晚和母亲一起看电影,母亲也不在像之前那么悲伤了。
但最终阿图的父亲还是病逝了,可不管是阿图还是其母亲,他们都很平静的面对这一切。父亲停止呼吸时,母亲握着他的手,静静地陪伴着。父亲死后,阿图和母亲按照父亲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地方。阿图医生说:在他和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安宁的,因为他们知道父亲走的时候也是心境安宁。
所以善终护理服务不仅能帮助病人更好的走完剩下的路,也能让其家属平静的面对亲人的离世,不在逃避。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某些人的观念里,有尊严的死亡就是不是躺在手术床上,在接受各种治疗后病逝,而是关注临终的最终需求,满足其需求,让人平静而又安宁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5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衰老是不可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衰老?当大病来临时,病人和医生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如果医疗技术已经对病情毫无作用了,该如何有尊严的死亡?
在《最好的告别》这本书,作者就从衰老、疾病、死亡三个维度来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面对衰老和死亡,并结合自己多年从医的经验,既站在病人的角度,也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待衰老和死亡。
衰老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不断走向衰竭的过程,我们要坦然面对这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生命的安全,很少有人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但老年人想要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在衰老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疾病,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到病人的真实需求上,而不只是简单的延续生命。当然,这必定少不了医生的鼓励和帮助,医生在面临这些病人的时候,应该扮演着指导的角色,而不是命令的角色。当疾病不再受我们控制时,善终护理服务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它关注的是病人临终的最终需求,并满足其需求,让人平静而又安宁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这对病人或是家属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有尊严的面对死亡。
世事无常,生死有命,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要把死亡这件事情看得过重,最重要的是了无遗憾地活在当下,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