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
突然有一天,对面的同事在办公室的窗台上养了两盆多肉。
厚厚的叶片,虽然像花儿,可一看就不是花儿。好奇怪的家伙!
二十三层高楼里用的是灰色遮光玻璃,那些植物因为缺乏阳光,颜色暗淡,长走了样。
同事那段时间对多肉特别着迷,兴致勃勃地给我看网上的图片,我盯着满屏色彩斑斓的果冻色植物,一脸狐疑地问她们:“你们确定图片不是p出来的?还是你们买错了品种?”
“是啊,我也奇怪啊?怎么长成这样了呢?”同事捶胸顿足,明明是莲花的形状,却生生长成了一株松树!
不解。
那会儿是2012年,种植多肉植物刚刚在国内兴起不久。为了一探网上那些诱人图片究竟,我也买了两颗回来研究。却不想…
从此一入肉林深似海。
老房子的阳台上 最早的那批多肉2013年初,我购入了石莲、观音莲、吉娃娃、秋丽,都是些便宜好养活的品种,后来又添了些“奇形怪状”的品种,像黑法师、八千代、锦晃星,紫珍珠…跟着别人学,象模象样地买了白瓷花盆和颗粒土,给它们安了家。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认真地养植物,我从网上和书里找了很多资料,仔细看了每个品种的生长特性,学习如何浇水,驱虫,翻土,修根。经常在没事的时候就独自跑到阳台上盯着它们发呆,看着它们那么小那么美,整颗心都要被萌化的感觉。
这颗蓝鸟在一场暴雨后死了 吉娃娃最美的一张照片 鲁氏石莲现在还活得很好,已经子孙满堂了那时,我家住的是老房子,裸露的阳台,没有任何玻璃遮挡。春秋季节,太阳从早上八九点晒到下午四五点,阳光极好,我的多肉全部露养,植株饱满,颜色绚丽。但夏天就很痛苦了,因为担心日头太毒,我要在每天早晨太阳初升时把它们搬到阳台上沐浴晨光,中午再搬到阴凉处,我妈还嘲笑我说没见过这么伺候花的,整天跟着太阳转,搬来搬去人家还以为你养的向日葵呢。一年后我家的肉涨势喜人,品相和状态都很好,我也渐渐参悟了养多肉的精髓——日照充分+昼夜温差。
终于明白为什么办公室里那两盆多肉长成了奇葩。
即便我小心翼翼的看护,也难免有走神的时候,第一年的梅雨季一过死伤惨重,有一天大雨,我出门前忘记把它们搬回家,一场雨浇了个透,没几天就烂了根。
不过有时也能救回几颗,趁主茎没有完全腐烂,及时砍头,留下最上面健康的一截,实在不行,找几片健康的叶子摘下放土上,保不齐很快就能重新发根生长,这也是我喜欢多肉的另一个原因——生命力顽强,哪怕只剩断臂残骸,也要努力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阳台上的多肉经过好几个夏天,凡是能留下来的,都已长成了老桩,并且生了很多“小娃娃”,做了“妈妈”。
女儿出世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阳台上的多肉疏于照顾,除了定时浇浇水,不再有时间像以前那样细心地除枯叶、清楚叶片的灰尘,阳台上的多肉开始野生野长。
但是放任自流的养法,并不适合家养的多肉。我原先想,这种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是沙地,既然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都能生存,我放手一段时间应该也不成问题。事实证明我错了,这些大棚培育出来的小苗是没有能力“野生”的,没有了人的照料,便没有了往日的丰满圆润,那些两三年没有换过盆的老桩,更是干瘪的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家,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搬家后新入的雪莲 蓝鸟,不是原先那颗,也再长不成那么美的状态 那个吉娃娃,已不是当年模样 乙女心老桩直到今年搬了家,我终于把那些被冷落了许久的昔日宝贝们接到了新家,重新买了盆土,花了一下午的时间逐个修根,换盆。
新家的阳台是全封闭的,少了冬夏和雨天要搬来搬去的烦恼,随之而来的是它们再也不能享受一天八小时的日光浴了,这多少会影响到它们的容貌。
但是女儿很是喜欢它们,每天都会惦记着要给肉肉们喝水喂饭,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趴在地上捡颗粒土喂这个一口那个一口,那热心程度比自己吃饭带劲儿多了。
我跟她说,这些肉肉的年龄比你还要大哦,妈妈还没有生你的时候就已经在养它们了,现在你和妈妈一起养这些肉肉好不好?
我对多肉感情深厚还有一个原因,它们陪度过了人生中特别烦躁不安的一段时间,都说多肉是治愈系的植物,因为它们绚丽又多变的颜色,以及不同季节不同的状态,没有其它植物能与之媲美。
我曾经就喜欢那么静静地注视它们,内心也会得到片刻的安宁。
搬到新家半年后,那些多肉又恢复了生机,我又买了一些新的品种填补了空盆,好希望我的多肉花园能越来越壮大,如果地方够大的话。
那些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