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用研

池子太大,那就给需求做减法

2015-07-19  本文已影响71人  爱做梦的西瓜

需求需要评估,评估的结论是:做还是不做,同时还要判定什么时候做,即:优先级高还是低?

大概有点产品经验的人都知道,产品最难的不是去想怎么实现一个功能,而是怎么抉择要不要加一个功能。通常需求池里会有各种来源的需求:用户反馈、竞品分析、数据分析、产品主观判断、领导安排(这个越少越好哦,产品人员一定要占据主动性,不能什么事情都让领导催着走)。可以说,不怕你没功能加,就怕你什么功能都往上加。就像微信和微博,都是亿级产品,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千万人。微信迭代这么多版本,每一次功能的改进都会引起广泛讨论,而他的大部分用户少有不舒适感知,微信直到现在让我们看来也是通信和看朋友圈。至于引进的京东和大众点评,基本不会影响到大家主流操作。反观微博:能加的都加了,刚一上来给人:杂货市场的感觉扑面而来。。but最近的改版清爽了不少。

言归正传,评估需求的几个常用方法(来自书籍和自己经验)

1,首先,看用户需求,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是大部分人需求还是少数有特征人的需求?怎么分析强、弱?个人认为可以多多使用场景,用场景来代入,最有说服力。需求和功能是相辅相成不断成长的。例子:之前在做一个学生评论老师的页面,是否老师要可以回复学生呢?第一版本我们觉得基本场景中这个比较少;基于第一版做核心功能,所以没有搞回复功能;上线一段时间发现 老师收到差评了中评了,非常强烈的回复需求,这时候我们迅速决定增加回复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做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班群;第一个版本,很多功能只要是基本场景中延伸出来的,都可以迭代一段时间再看。

2,评估收益,对于前端来讲,收益是最重要的,与第一级别一致;但是对于后台产品来说要看性价比,如果如果开发顺手的事儿,同样重要的可以优先做

3,对应下马斯洛需求层次是底层、中层还是高层需要?越是底层的优先级越高(刚需);但是也要注意一些中高层需求也慢慢会变成刚需。马斯洛需求层次(摘自《产品心经》)

生理的需要:呼吸、饮食、衣着、居住、休息、医疗等

安全的需要:保证、稳定、依赖、保护、秩序、法律等安全感

效率的需求:速度、性能、生产率

社交的需要:归属需要,团体、交往、友谊等;爱的需求:爱情、关怀,被接受

尊重的需要:自尊:自尊心、自豪感、自主性;他尊:权力、威望、荣誉、对位

求知的需要: 好奇心、了解、探索

求美的需要:美丽、整齐

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自我成就实现的潜力

4,定位法:根据产品定位来评估需求是否该做。定位尤其是差异化定位,可以是一个产品,也可以是一个页面,还可以是一个功能(其实每个页面、每个功能都有它的定位, 也就是对应了每个页面都有自己突出的部分和弱化部分,就像“这些功能都一样重要没有主、次之分,那么其实也就是都不重要了”)。例子:大型专题课的群聊是否要做?其核心定位是学生在线视频直播辅导,那么群聊本身是一个辅助增加黏性的功能,第一版本就可以先不做。与一对一辅导不同的地方,一对一不能有辅导直播还有服务的需求(较强),所以同样是一款产品同样的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中,定位也有区分。

5,伪测试法(PC上用的比较多吧),理论上比较像AB版测试

6,PK 大法:如果在产品讨论会上,搬出来两个方案,支持和反对的人,进行投票论点论据PK。也可以发到用户群中,让用户投票?本质就是用户的众包机制。。

对于产品人员来说:能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产品定位法、场景法来评估最能体现产品功力,且也是最重要的产品能力之一。而产品的主观判断力,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平时,我们可以1)多想想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粘度从哪而来,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2)多看其它产品,比如微信:社交,主要是熟人社交;陌陌也做社交,但是陌生人交友,同样是社交,需求大不同,这也是看似同样的产品,即便是同一类人,针对的需求不同,也能有生存空间;微博也是社交,但他越来越倾向于传播媒体。

需求的优先级定级

需求优先级要基于当前环境和实际情况,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的 阶段或者年代,需求强弱都是不同的。用户需求重要性的判断标准:用户基数、使用次数和类别重要性。根本做法是要结合当前实际环境,列出场景,按照重要性分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同时,还要分析紧迫性。产品的亮点和卖点,与竞争对手形成品牌差异化的,往往靠期望型和兴奋型需求来制造,也有利于产品上线初期凭借期望型需求或兴奋型需求赢得口碑。往往兴奋型的需求容易形成口碑传播。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