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19-01-15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12人  我思故我在yuan

1

看书是一种乐趣,以前看书觉得太痛苦了,从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本书,但是还手欠愿意买书,以至于堆了很高,每次看都是三分钟热血。

工作以后明显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谈吐过于浮躁,人不能沉淀下来,才意识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多重要。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简短的话我们不能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它,孔子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要打好文化基础和文学修养,然后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最后发展艺术追求和境界。孔子的话很有道理,如果基础没打好,上面就很难去发展,这就好比想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以文化基础作为根基,没有底蕴的笃实是很难向更远的方向去走,更别提最后的艺术体验了。

2

中国人的面子是最可笑的事,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对此深有体会,打肿脸充胖子是常事了,但是每次却都不长记性,这个东西好像已经长到了我的骨髓里,不由我自己控制,自发的表达出来,过后自己一个人独自心理承受着对自己的批判与谴责,消化着因面子和虚荣心作怪后的亏空,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这只不过是一张皮而已,何苦去用这种方式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然后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人的尊重,不是争取来的,是吸引过来的,当你的某一方面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或者令人钦佩的地方,别人自然会尊重你,而不是只拥有一个假的、欺骗自己的躯壳。

所以钱花了,没关系,普儿摆出去了,也收不回来了,整个一算都是亏的,只能止损,必须从中吸取总结与教训、并在下一次类似的情况中检验自己,这个才是有价值的。光后悔是没用的。

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以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取辱焉。

刚看《论语》的这段话,很有感悟,这段话的意思是:交朋友要忠信,用仁德来引导他,有不对的地方要直言相告,如果朋友不听就不要再去说,免得自取其辱。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就是你眼看着他在进入火坑里,前几次提醒他的时候他还是客客气气,到了后来,反复的劝告他就会特别不耐烦,而且还会对你进行反驳,更有甚者把你的劝告当成恶意,一来二去,朋友的关系会慢慢不和谐甚至变淡。孔子的这句话很好的处理了这样的问题,就是劝导朋友的时候要适可而止,不然过后你真的会有种为自己说出的一些话感到后悔和懊恼。

都是大人了,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和了解,你说的有时候也不一定对,尤其是当一个人的思想固化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会听不进去,你想从思想上去改变他,机率很小,只有在受到挫折和大的变故时他才能想着去思辨、去改变,所以对于朋友的错误,提醒几句就可以了,不要没完没了,这不但不能使他改正错误,反而会加速你们友谊的裂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