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地形篇》
一、地“理”
觉得孙子和孟子是英雄所见略同吧,都把上下精诚团结与地理条件作为战争中需要考量的要素。
孟子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有利的地理条件也很重要,但还比不及上下精诚团结重要。
孙子在“计篇”中,把“道”、“天”、“地”、“将”、“法”列为战争需要考量的五个要素,同样把上下一心列为第一个要素。孙子这里把“地”列在“将”的前面,也可见孙子对“地”这一要素的重视。
《孙子兵法》中,接着《计篇》提出“地”这一重要战争因素,后面具体讲解合理利用“地”的规律、方法。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这里孙子也把地形条件下的用兵注意事项列在前面)(《军争篇》)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九变篇》)
《行军篇》更是用一章篇幅专门讲解不同地形条件行军驻军及对敌的策略。
本篇《地形篇》,接着前一篇,继续阐述依据不同地形地势采取不同对敌作战措施。前一篇侧重行军途中的做法,后一篇侧重对敌作战的措施。它们是对第一篇《计篇》中“地”的具体阐释。
这里“地”的概念,不仅仅是客观地形地势,这里有时还是相对于作战方、作战地来说的。“通”、“挂”、“支“、”隘”、“险”、“远”是相对于敌我双方交通往来、攻守险易、远近来说的,其实紧扣了第一章《计篇》中对“地”的解释:“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孙子指出考量“地”,因地制宜,是将的重大责任(“将之至任”)。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我们不需要行军打仗,但孙子对“地”的重视,于现实依然有积极意义。
看看周围,曾经一窝蜂地学习某个名校,结果并不相同。如果不能结合自己的客观条件灵活化用,照抄照搬,势必是邯郸学步。
就语文学科来说,课标提倡整合资源,大单元教学。其实,“地”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这里可以通过了解曹岗险工,浮桥,黄河大桥,进而了解母亲河黄河。这里有黄池会盟地古黄池,赵匡胤黄袍加身地陈桥驿……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风俗,小吃……充分了解利用本地资源,也可以让老师“得地之利”。
二、将之“过”
孙子指出主将的过失,可以导致六种兵败情况:“走”、“弛”、“陷”、“崩”、“乱”、“北”。
感觉这和老师带班校长带校有相通之处。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班级的状况,学校的状况,出现问题,感觉也可以和孙子在这里列举的情况对应一下,也许就是与之相关的人出了问题。
比如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想想,一门学科课堂混乱,一个班级混乱无序,大到学校的混乱无序,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说一下“以一击十”。以少对多,往往寡不敌众。有次一班有个学生屡次违反班规校纪,就把他收入辅导班接受教育。他的家长对比不满,到了学校,和班主任交涉,态度强硬,蛮横无理。惹恼了办公室的老师,大家群起而攻之,一会儿那个家长就理屈词穷,不再胡搅蛮缠。
校长平时就说,如果家长在群里发表什么不满言论,班主任不要在群里和他理论,要和他单独聊。因为一旦一个家长发表不满,很容易引发其他家长跟风,班主任很难以少对多。这时同年级老师都要出面,大家齐心协力……
三、“国之宝”
地理地形地势是外在的,合理利用它们,甚至化害为利,都依靠人。孙子在《九变篇》《行军篇》及《地形篇》中,在分析不同地形地势的行军作战规律时,都谈到人的问题。
这篇谈到主将如果能够不避祸患,以国家、人民利益为上,就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华夏不乏这样的英雄儿女。“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词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身为一芥俗民,随世浮沉,没有碰石头勇气胆量,看到这些“民族的脊梁”,理解,敬重。不要看不到别人的伟岸,还鄙视。
说到以人民利益为重,假期里重新看《三国演义》,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从人民利益角度考虑,刘禅投降,这件有辱国体家门的事,使多少人免于征战沙场,使多少人免于家破人亡,背井离乡,从这个角度看,何尝不是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
四、刚柔并济
这一章最后谈到将帅该如何对待士卒:“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感觉这和上一章《行军篇》中提到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一脉相承。要能够刚柔相济,既要关爱士卒,又要有军纪军法。
只有关爱,没有制度,没有惩罚,士卒就难以服从指挥。只有关爱,没有规矩,没有惩罚,孩子也会成为熊孩子。
长官可以惩罚士兵,家长可以惩罚孩子,老师那把惩罚的戒尺,可是不得使用。
这方面,最佩服的是《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中的波迪小姐。她有那么多方法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但是,她也会一脚踹飞德里的桌子。
这学期,决定制定一些新的惩罚方法,让惩罚也有点温度,尽量让它有趣有益,避免与学生、家长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