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看到课后的第三题,我的心中就有了想法,以此为中心,展开全文的学习,简单又明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特别能教他们前后课文联系起来思考,分析人物形象具体可操作。
一、从“厄运”说起
读题
什么是厄运?练习课文内容理解。谈迁编写的第一部《国榷》被盗。
二、第一部《国榷》
1、自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国榷》的句子。
2、这里有四个数字,分别说明了什么?
20年:时间跨度长;结合前两句分析20年里的艰苦奋斗;体现谈迁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6次:结合“立志……翔实可信”理解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结合400万字理解修改的不易;体现人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严谨。
50多岁:结合20年,年龄大,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这部《国榷》;与下文被盗重写相结合,体现出重写的艰难,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要和时间抗争、和身体抗争。体现出信念坚定。
400多万字:结合当时的毛笔书写,结合他的抄写再整理,体会字数很多,翔实、不易。
3、被盗后的场景
读书中第二小节的内容
如何挣脱?想象说话(心理活动描写)
三、第二部《国榷》
1、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59岁的他面对的什么?年老体弱、孤独奔波
2、104卷、428万4千字说明了什么?
分卷细致,翔实,内容更具体、精彩、完整、准确。与之前的400多万字对比,为什么这里写出更具体的数字?
3、总结:他为什么能写成《国榷》?从小立志、坚持奋斗、不屈不挠,认真严谨。
4、从他的故事中收获了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小节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反思】
急切从来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一节课只讲半句话,总结了方法,再说一说,可是依然不会,我想:是我太急切了?还是他们真的是在造空中楼阁?
听课的程老师说:你讲的很清楚了,从哪几点展开,从哪里去寻找答案,如何概括。教结构用结构,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好学生先说带着不太会的学生也说一说。
好吧,我真的很淡定了,从来没有这样低效过,不能把问题归结在学生身上,还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我的想法很美妙,但是总会在不自觉地把他们当成自己从小带上来的学生,觉得他们这个也应该会,那个也应该会,忽略了其实他们很多都不会。学情的把握不准,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第二课时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读书开始,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中心说自己的感悟,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批注开始,课堂效果明显有了提高,再从课后的问题入手,降低难度,不要求全部说全,能结合上节课的方法有所领悟即可。降低标准、降低要求、放缓步子,慢慢来,让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每堂课中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