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想法哲思

浅谈“孝”……当代的老人不好伺候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姚予新知

整理分享:谦宇

顺从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实这是将“孝”片面理解的结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陷君王于不义,做子女的“孝”是不要陷父母于不义。

说到“孝”,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谈到“孝顺”,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针对父母的,“孝”是“顺”,顺从父母“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关于“孝”的佳话。《二十四孝》的故事,从上古时期孝感天地的舜,汉朝卖身葬父的董永,到北宋的黄庭坚。不同的境遇,但都尽心行孝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传诵。生身者父母,对父母亲的孝顺是为人的基本品德。没有这个孝,其他道德都是空话了。

舜帝孝感动天 董永卖身葬父 黄庭坚涤亲溺器

其实,孝顺除了对于父母的孝顺的涵义之外,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是更广义的做人的品德。它并不仅仅是针对父母,对父母的“孝”只是其内涵中的一部分。

儒家经典中有一部书叫《孝经》,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孔子对“孝”的内涵的解释。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说,孝,在小处体现在同亲人的关系上,中体现在同君主的关系上,在大处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上。换句话说,对父母的孝,是孝在小处的体现,孝是一个更广义的人的品德。

因为一个人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孝”的具体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对于天子来说,爱自己的亲人,就不敢对别人不好,尊敬自己的亲人,就不会怠慢他人。把对自己亲人的爱敬应用于天下人身上,百姓就会深受其惠,这是天子的“孝”。

对于士大夫来说,用对自己父母的爱敬来对待君主和年长于自己的人,不失忠顺,是士大夫的“孝”。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遵从天地之道,勤俭节约,供养父母,就是寻常百姓的“孝”。也就是说,真正的“孝”是指一个人能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一切人,“孝”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更广意义上的博爱。“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无私博爱的胸怀是对父母、亲人爱的基础,而对父母、亲人的爱是这种更宽广的博爱在亲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孔子说,先教导百姓懂得博爱,就不会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

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孝”,就想起“光宗耀祖”。我想这大概来源于孔子在《孝经》中也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是孝的开始;修身遵从道义,名扬后世,使父母荣耀,是孝的终极。

可是大家看到了“扬名于后世”,却忽视了“立身行道”。要知道,“立身行道”在前,“扬名于后世”在后。在人类普遍道德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扬名后世的都是有德之士,“扬名于后世”是“立身行道”的必然结果,却不是做人的目地。“孝”是通过“立身行道”达到的。当人类道德开始下滑的时候,“扬名于后世”变成了目地,于是就有了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人。其实真正的“孝”是通过修身养德实现的。

那么,到了具体的行为上,“孝”体现在哪里呢?是不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孝呢?不是的。 当然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修身养德的人,会给父母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而一个骄傲妒嫉的人,哪怕他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时间久了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所以孔子在《孝经》中认为,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荣辱不惊(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哪怕他每天用丰厚的饮食供养父母,也说不上“孝”。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远比表面上的行为表现重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顺从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实这是将“孝”片面理解的结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陷君王于不义,做子女的“孝”是不要陷父母于不义。所以如果君主或者父母做的不对,做臣子或者子女的一定要争。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孝顺不能以牺牲是非为代价。如果以孝顺父母为名做了不对的事情,其实也是陷父母于不义,那就更谈不上“孝” 了。

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内涵,但是归根结底,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也是一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会无私地关爱自己的亲人;而一个自私的人即使在没有矛盾的时候能够对父母很好,到了关键时刻想到的很可能还是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道德也在下滑,“孝”的涵义逐渐被歪曲了,变得狭隘和表面化。其实当社会上的人可以为了对亲人的“爱”(满足亲人或者在乎的人的物质欲望)而无所不为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就很危险了。


记得在19年末的时候,我在简书上写了一篇短文,大概意思就是谈到当今时代人人被物欲支配,尤其农村的老人们更是如此,互相攀比,不是关注儿孙的道德修养,而是一味追究赚了多少钱。在这样的变异氛围中,过年期间的团聚成了以钱来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本来淳朴的农民都已经物质到如此可怕的地步,可想而知这不是一个家庭的现象,早就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回到我昨天分享的关于媳妇照顾公婆的话题。恐怕到现在这个时代,媳妇如果不出去赚钱,在家里就是跪着侍奉公婆也不会得到肯定,更不会有家庭地位。

然而中国人毕竟有传统的意识。当今的老人们一方面希望儿子媳妇听他们的话,另一方面又按捺不住追求物欲的心和以钱多少来衡量儿子和媳妇好坏的标准。于是,人们几乎是不择手段想尽可能多赚到钱,以此在家庭里、老人面前有地位、有面子。

尤其作为媳妇更是处境艰难,为了不让婆家人看不起,必须奋力打拼,为的是免受白眼和冷待。但是在外打拼中各方面压力重重,每天已经疲于奔命,不可能随时切换角色,在家尽孝道也就不太可能。至于我前些日子写的关于家风的建立和家道承传,恐怕就更没有一个家庭会意识到其重要意义!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最可悲的一个家庭现象,也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来自于家庭的最根本症结。

唯钱至上必将诱导人们离道义越来越远!这也是当今年轻人过的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是老人们的错吗?还是那句话,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错,是价值观导引的错!是社会潮流方向的错。而我及我的伙伴-溯源清流(简书搜索名字即可查阅她的文章)的行文就是在逆流而上,我们希望能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认可。在我学习分享完《女三字经》,会集中整理一份心得分享出来,届时希望能收到朋友们的意见和想法。

今天就到这里吧,晚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