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促进结构转型的中国南南合作

2017-09-16  本文已影响17人  Britannia

中国在独立非洲出现的三个阶段

中国南南发展合作的独特之处

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54美元,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三的出口是初级的或加工的农产品。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利用其比较优势,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专注于“中国拥有什么以及最了解什么”

OECD-DAC的“非捆绑式援助”原则将援助和贸易分离,不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到发展融资,变成了“单方面的赐予”。

中国政府在《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中指出,中国从不将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是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这一合作的概念价格援助与贸易连接起来。

针对中国在非洲和其他大陆实行“新殖民主义”批评的回应

国家的进口-出口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的自然因素和要素禀赋的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中国-非洲贸易模式所做的正是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而并非任何有意为之的外交政策的结果。

由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各国之间具有不同的禀赋结构。随着非洲国家继续积累其要素禀赋,即人力、实物和金融资本,其出口结构将会转变和升级。
经验显示,与单纯的援助相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是增长和减贫更强大的推动力。中国的贸易和援助相结合为非洲的物资和商品提供了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就业岗位。

中国对援助的定义不同于OECD-DAC的定义,因此直接的比较是无意义的。

中国没有对外援助法律,对外援助的官方/法律定义不清晰。中国政府应当认真考虑起草一部对外援助法来提供清晰的理念和依据、一个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基础、适当的制衡、更多的监管与评估以及更清楚的问责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