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做好再说
现状
你是不是每年都在给自己做计划,列目标,结果到年底还是一纸文字 。你是不是学习了很多的课程,结果是每一个课程都是一知半解。你是不是也在写公众号,可能文章也写了很多篇,结果关注的人寥寥无几。总体来说你是不是尝试了很多事情,结果大部分都是半途而废或者效果很不理想。你是不是还在持续的这样做,你是不是一直在追求“量”,不知道你有没有对“质”的深入思考。
别人的产品
看看你经常喜欢看的公众号,那一篇篇的文章,是不是版面清洁,是不是配图优美,是不是思路清晰,是不是结构完整。看看你经常使用的工具是不是外观漂亮,是不是用起来顺手。看看你崇拜的或者喜欢人,是不是每一件事做的都很漂亮。
区别在那里呢
别人在写作,我也在写作。我可能是为了安慰自己,也可能是在向别人炫耀,也或许是在向人证明,证明我也在写作。可是,每次的写作几乎没有过深入的思考,流于形式,草草结束。偶然看到一篇大师关于写作的体会,他每一次写作都会认真构思,尽可能使用准确的语言,尽可能的找到最适合的配图,甚至在文章中用粗体标上重点。不仅如此,在发表之前自己还会修改好几遍。同样在写作,这就是区别。
关于学习一个课程,我从拿到课程的那一刻,就想知道课程里大概讲的是什么,看完一篇不加思考,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下一篇。结果是看一篇忘一篇,终于看完了,这事儿也就完了。以为看过了=学会了,实际上,根本没有制造任何的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成长。而我了解到一些大师,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只字不差的阅读,阅读之后思考,思考完了融入生活践行。这还不算完,他们还会自己制造反馈来加深学习的效果。同样是关于学习,这就是区别。
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当我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进行了思考,别人的建议都是别人的生活指导原则,我就是我,没有人比我跟了解我,我也不能深刻的了解别人。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一个人成就的大小,都是无法用语言还原的,所以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在别人的布道中失去了自己。无论导师本事有多大,都是无法替代自己成长的。所以我们要以自我为中心,选择那些对我们当下 有用的知识进行学习,不能被别人“套路”了。不能在别人制造的焦虑中焦虑,然后被别人收割焦虑。把身边的信息当做我们成长的工具,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取舍。
然后,我开始行动了。
我取关了几乎所有的公众号,只剩下一两个能从更高纬度帮我解释当下局势的并且输出质量很高的,从来不做广告的公众号。
在写作的时候,我开始尽可能深入的思考,开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认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许观点并不一定准确至少是我思考的产物。写作的时候我开始构思,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思路清晰,我也尽量用最准确的语言去表达,我也会尽量选取合适的配图,甚至找不到好的图片,我宁可不用。
先把一件事做好再说。我不在一味的去追求“量”,而是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再去追求“量”。
我在学习一本课程的时候,先听一遍音频版的内容,然后我自己再录一遍音频。再只字不差的阅读一遍,再写一篇摘要。同时还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实践。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一味的贪多,认认真真的把一件事做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