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豆瓣8.0 贺岁档票房黑马《流浪地球》和刘慈欣原著相差有多远?

2019-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爱柚子的鹿

今年《流浪地球》作为春节档黑马,当之无愧!

论演员阵容它不敌成龙亲自坐镇的《神探蒲松龄》,论流量不及周星驰、韩寒执导的《新喜剧之王》、《飞驰人生》,论演技不如黄渤、沈腾加持的《疯狂外星人》。可就是这样,它上4映天,票房破十亿,目前已登冠军宝座。

另外,《流浪地球》的口碑也不错!中国少有这样的硬核科幻题材,贺岁档挑战这样的题材,本身是需要勇气的。而且完成度还很高,就非常讨喜了。难怪影迷们甘当自来水,给片子作宣传。

口碑票房双炸裂,那这部电影就是稳赢了吗?在我看来,倒也未必。如果对照原著来看,整部电影实在有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

这部电影前期最大的卖点,恐怕就是刘慈欣小说改编这几个字。《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改编而来。刘慈欣本身就是个超级大IP。“三体迷”都知道,刘慈欣是“一手将中国科幻拉到世界水平”的人。

那电影故事和刘慈欣的原著《流浪地球》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

01

大体是一壶酒和一杯酒的关系

小说《流浪地球》将“流浪地球计划”分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叛乱”、“流浪时代”四个篇章来讲。从故事主人公“我”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在各个阶段,地球人类的生存与奋斗。

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们把这五个时代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

——刘慈欣《流浪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其实是从原著中,截取了一个片段,然后铺陈开来,讲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逃逸时代,当地球靠近木星时,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差点被木星吞噬的一小段情节。

如果原著是一壶酒,那电影的内容差不多就是这壶酒倒出的一小杯。或者将原著看作一场漫长的自驾游,那电影呈现的就是自驾游中的一个景点,单拎出来作为一个横截面来讲。

电影来源于原著,但原著的主人公,并不是电影的主人公。电影的故事,也不是原著的故事。

02

完全相背的主旨

不知道面对改编电影的高票房,作为原作者的大刘,是想哭还是想笑。因为在我看来,电影虽然出自原著,可是主旨却与作者想表达的全然相悖。

看过三体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大刘在《三体》中大开脑洞,阐述了一段黑暗森林的法则。

人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

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要在黑暗法则下生存下来。其实最不能失去的不是人性,反而是兽性——没有生存,一切尊严、爱、人性都免谈。这是连先进的三体文明都忌惮的法则,即生存压倒一切。

《流浪地球》的原著,其实也是贯彻着这一理念。在原著中,有一个片段讲到故事的主人公“我”。有一天,“我”的父亲忽然跟母亲说,他想去跟另外一个女人一起生活,也许几年以后厌倦了还会回来。

那母亲的回应是怎样的呢?

她默然地认同了。

在原著中我已经是“流浪地球”计划地第三代,大家对于生死存亡的关心,压倒了一切。

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也就是我们现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者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

——刘慈欣《流浪地球》

而母亲的死亡是一个什么场景呢?

地下城岩浆渗入,逃难的人不是争相逃命,而是按照年龄由小到大依次排队。“我”获得了逃命的机会,可是母亲却“汽化”了。

在原著里,很少会看到对人物感性的、细节性的描述,而最多的是对生存环境和人类反应的描述——人性被压到了最低最低,唯一强悍的是生存下去的本能。

这是大刘原著里的不变的主旨。

但是电影的改编明显折射了这一点。电影中驱动人们向前的是什么?是亲情。驱动男主刘启走出地下城的是他对于妈妈的爱(怀念),推动他接受救援计划的是姥爷的牺牲,最后让他成长蜕变的,更是父亲的大爱。

亲情与爱,催动了人类所有的动机。甚至催动人类对抗精密计算的计算机,对抗木星强大的引力,对抗必死的命运。

我很难想象,大刘会让一个装载着全人类文化拷贝和基因密码的太空站去撞击木星,只是为了引火。大刘曾让《三体》里逃出了水滴攻击的地球舰队瞬间反应过来互相攻击,并将遇难者的遗体作为食物而存贮,因为那是宇宙中难得的高蛋白,大家会在餐桌上感谢曾经的战友,但是绝对不会愿意匍匐在他人的刀叉之下。

圣母心从来不是大刘的风格。

在小说最后,地球前途未卜继续流浪。但在影片的最后,毫无疑问,地球胜利了,人类胜利了!

这是亲情的胜利,也是爱的胜利,但绝不是大刘的胜利。

03

背道却不远离的奇观

说了这么多,也许站大刘的粉丝们都不愿意去看《流浪地球》了,其实大可不必。这不是一部假的《流浪地球》,这是一部真·影视版《流浪地球》。

首先,导演真的是用心了。你从影片中对于灾难的构景,对于原著中等离子加速器的还原,都可以看出改编的用心。对于让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件事,电影绝对是认真的。

其次,电影虽然没有复制大刘的宇宙观,甚至背向而去,但整部电影却形成了另外一种美学——背道而不远离。类似于一个哲思的一体两面。一面是大刘,一面是影视。一面是生存科技至上,一面是人性至美至高。没有对错,没有高低,反而因为剖析角度的不同,多了不同的折射面,延伸了很多探索和讨论的空间。

我觉得,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被称为第七艺术。它既不是戏剧的附庸,也不会是文学的附庸。而应该有自身的语言和思想宇宙。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艺术来切,切成多样的棱镜并不是一件坏事。艺术真正的价值,就是提供更多的、更广阔的可能性包容性,让因为语言疆域被禁锢的思想,可以在更高维度融汇碰撞。

从完成度上来说,影视版《流浪地球》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也够得上是出色的作品,特效过关,剧情完整,煽情也煽得不含糊。总而言之,值回票价,值得一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