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

2019-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JackHCC

->点击访问个人博客地址,相互交流学习<-

绪论

1.1 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

(1)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 信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3)数据处理: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数据管理: 是数据处理的核心。

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
  1.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1.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今)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库系统阶段——DBMS提供数据控制功能

(1) 数据的安全性( (Security) ) 控制
保护数据 , 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
(2) 数据的完整性( (Integrity) ) 控制
将数据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 或保证数据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
(3) 并发( (Concurrency) ) 控制
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 , 防止相互干扰 。
(4) 数据恢复( (Recovery) )
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包括以下5部分: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System ,简称DBMS)
  1.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要有足够的内存用来存放操作系统、DBMS的核心模块、数据缓存、应用程序及数据备份等。
  2. 软件系统
    包括DBMS、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和具有数据访问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程环境。
1.4数据模型

根据应用目的,模型分为两个层次:
  1. 概念模型( 信息模型)
  1. 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间的联系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联系的类型: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建立E-R图的步骤
  1. 确定实体和实体的属性
  2. 确定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及联系的类型
  3. 给联系和实体加上属性。
E-R模型实例
数据模型定义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三要素)

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和 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
  1. 数据结构的概念
  1. 数据结构描述的内容
数据操作
  1. 概念
  1. 数据操作的类型(2大类)
数据完整性约束
  1. 概念: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 制约和依存规则。
  2. 作用: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3. 四种类型:实体完整性约束、域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非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三种模型比较
1.5数据库系统结构
  1. 对应于用户的外部视图( 用户视图)
  2. 对应于应用程序员的 (概念视图)
  3. 对应于系统程序员的内部视图( 存储视图)


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

关系数据库

2.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的组成(三要素)

1) 关系: 通常将一个无重复行、重复列的二维表看成一个关系,每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
2) 元组: 二维表的每一行在关系中称为元组。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实体或不同实体间的一种联系。
3) 属性: 二维表的每一列在关系中称为属性,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属性名,各个属性的取值称为属性值。每个属性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
4)域 (Domain): 关系中每个属性所对应的变化范围叫做属性的变域或简称域,关系中所有属性的实际取值必须来自它对应的域。
5)分量: 一个元组在一个属性域上的取值称为该元组在此属性上的分量。
6)关系模式: 二维表的表头那一行称为关系模式,即一个关系的关系名及其全部属性名的集合。关系模式是概念模型中实体型及实体型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表示。 一般表示为:
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 , ……,属性名n)
关系模式指出了一个关系的结构;而关系则是由满足关系模式结构的元组构成的集合。关系模式是稳定的、静态的,而关系则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的。
7) 候选码(Candidate 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All-key)
8) 主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
码(Primary key)
9)主属性和非主属性
-- 主码的各个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 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Non-key attribute)
10)外码: 如果关系中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并非码,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则称此属性或属性组合为本关系的外码或外键(ForeignKey)。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外码表示两个表间的联系。

2.2关系数据模型的集合论定义
笛卡尔积
关系
基本关系的性质
关系模式
2.3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系统提供的监测机制,确保存储数据的规范,称为完整性约束。

2.4关系代数
笛卡尔积
选择(限制)
投影(Projection)
连接(Join )


除(Division )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基础

SQL Server 简介
SQL Server 2008登录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简介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
image.png
image.png

(2)数据库文件组

(3)数据库创建



(4)数据库修改


(5)数据库删除


Transact-SQL 程序设计基础

(1 )标识符分类



(2)数据类型



(3)全局变量

(4)运算符



(5)批处理

(6)函数







(7)流程控制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 的三级模式结构
SQL 的数据定义



查询的基本结构包括了三个子句: SELECT、 FROM 、 WHERE。

从表中(From子句),选择满足记录选择条件(Where子句)的记录,并对他们进行分组(Group子句, Having子句表达组选择条件)、统计(统计函数)、排序(Order by 子句)和投影(Select子句) ,形成查询结果集。

  1. 单表无条件查询
    DISTINCT 保留字的使用:可以使查询的结果中重复列值只保留一个。
    查询列中含有运算的表达式。
    查询列中含有字符串常量。
    查询列中含有聚合函数。


  2. 单表有条件查询






  1. 分组查询和排序查询


  1. 多表查询


  1. 嵌套查询


  1. 插入数据


  2. 修改数据


  3. 删除数据



  1. 定义视图


  1. 删除视图


  2. 查询视图


  3. 更新视图


  4. 视图的作用


  1. 创建执行



  2. 修改删除


  3. 查看储存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

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1. 第 1 范式 1NF


  2. 第 2 范式 2NF


  3. 第 3 范式 3NF


  4. BCNF 范式


  5. 多值依赖与第 4 范式



数据库设计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