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
90后的人们都难以想象,我们的生活曾经被票证所统治,粮票、油票、布票、肥皂票、肉票各种票证占据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物品都照着计划生产供应。逢年过节想买几瓶好酒都相当不易,托关系走后门成了生活的常态,而供销社绝对是令人羡慕的行业。现在这些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可不管你喜不喜欢,票证代表着那个时代,而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妈妈特地为我准备了全国通用粮票,因为地方上的粮票在北京行不通。可我刚到北京就遇上了不愉快,我们9月10号才开学,已经邻近中秋节,我想在校门口的货摊上买一盒月饼,当我把钱和粮票递给售货员的时候,却遭到了她的拒绝,她很不屑地告诉我:“只有北京的粮票可以购买。”我跟她争辩:“可这是全国通用粮票啊,为什么在北京不能用?”那个女售货员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就是不能用,我们不接受。”我一肚子的火,正想跟她吵架,旁边一位我们学校的师姐递给我两张北京粮票对我说:“我这里有粮票,送给你吧。”这样我才买到了月饼。我想拿全国通用粮票还给她,她拒绝了,轻描淡写地说:“反正我也用不上,你留着吧。”说完轻飘飘地离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地方主义的顽强,全国通用也不是在每一个地方都行得通。
上学的时候,我们得同时领到饭票和菜票,分别用于买饭和菜,缺了哪一样都不行。饭票和菜票都定量供应,而年轻的小伙子们常常不够吃,这时候那些可爱的女生们便发挥她们博爱、人道的精神,把自己多余的饭菜票送给男孩子们,解救这些饥饿的“难民”。那时的男生们感觉女孩子简直就是天使。
这样的日子没多久就发生了变化。那时大学里还有专门的计划经济学专业,那一年冬天,我们正上一门计划经济课,老师还让我们分组讨论计划经济的好处,我们都讨论得热火朝天。可这门课还没有上完的时候,国家突然宣布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而我们那一门课立马显得尴尬了。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好像就不了了之了,而计划经济专业也改了名字。
从那以后,票证开始退出舞台,我们吃饭也只要交钱就行,不再分饭票菜票了。而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互通有无也随之消失,毕竟,哪个男生也不好意思、也没有理由问女生要钱啊。我记得那时家里还有一堆全国通用领票,瞬间成了废纸,妈妈开玩笑说:“从此只有人民币是通用了。”
没有了票证,人的自由度明显提高了,只要有钱,东西可以随便买,没有人再拿票证来掐你的脖子了。可新的烦恼又来了,总感觉钱不够用,以前缺票证,现在缺钱,似乎又回到了过去。
钱也是一种票据,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