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20200517
写在前面: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正式启动,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之大。激动源于自己的喜好,压力来自于跨领域而对陌生事物的畏惧。于是决定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整理分析所学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写在这里。当作对自己的学习的跟踪与监督,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如果有感兴趣的简友,可以一起学习、探讨,共同进步。
授课老师:田宏杰
笔记摘抄与总结:巨山
田老师依旧以一个例子开场:
孩子在商场看到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但是前几天刚买过一个类似的,妈妈不答应,孩子大哭非得买。你是妈妈,你怎么办?
A家长:不买,怎么哭都不买,忽然孩子哭头撞墙上长了个包,好吧,买了;B家长:不买,头撞出包了也不买,哭背过去了都不买;C家长:……
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我的宗旨只有一个,得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东西想要就可以拥有,尤其是刚买过一个类似的玩具。也许在孩子看来,有一点不同就是不一样,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类似,比如昨天买了个卡车玩具,今天遇到一个赛车玩具。大人觉得都是玩具车,可在孩子的心里就是不同,而且非常想要,我们需要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但是又不能让孩子绝望。比如A家长,哭了不买,哭了头撞包心一软买了,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把需求与头撞包建立起连接;B家长,孩子怎么做都得不到这个东西,孩子可能就会不再向妈妈提出需求,因为他知道提了也满足不了。
那么怎么做呢?还是先共情,告诉孩子这个玩具确实很有吸引力,可以准确的描述玩具的特征,让孩子明白你是真是欣赏他的选择,但是由于我们刚买过玩具,我们需要遵守之前的约定(大概一个月或者一段时间买一次玩具),等约定的时间一到妈妈就第一时间带你来买这个玩具。当然,现实中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就能搞定,可能会遇到孩子完全不听,撒泼打滚,甚至有的孩子会担心过段时间来了玩具没有了(如果孩子有这种担心,说明以前遇到过类似事情),有的孩子会要求这次买了下次就不买了。不管是那种情况,都需要先理解孩子的需要,再延迟锻炼满足。
我想到我家孩子,她会要求这次买了下次不买了,但是我认为这个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下次的时候她会说下下次不买,最后不仅没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还养成了拖延的毛病。就可以选择:1、告诉她必须遵守规则,否则会失去诚信(不适合小宝宝);2、让她用自己的钱买(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并且会管理自己的钱);3、用一个她特别想要的东西或者想做的事情去交换;4、转移注意力(适合小宝宝)
第二章讲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第三节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个故事:铁路监工盖奇脑损伤的故事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脑的相对大小可以用脑指数EQ(encephalization quotient)来表示,即用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脑的大小的比值来表示。
常见的几个物种的脑和脑指数的比较用EQ来说明脑的进化水平是合理的,但是用脑重来预测同一物种内行为和智力的差异就不对了。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1、神经元: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简图2、神经元功能:
接受刺激:把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
传递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或从感觉器官传到神经中枢,或从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官
整合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缩手反射3、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的传递
神经冲动:当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递分别神经细胞内的电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的电传导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当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某一局部就会出现电位变化,细胞膜表面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膜外仍为正电,膜内仍为负电。这样,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便出现电位差,于是产生了由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负电荷的电流。同样,膜内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间也出现电位差,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构成一个电流的回路,称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使邻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并产生动作电流。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形成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化学传导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突触的结构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由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肾上腺激素等;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甘氨酸等,这些递质使突触后膜“超极化”,从而显示抑制性的作用。
思考题4、神经回路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nerve circuit)。神经回路使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神经的连接方式除了简单的一对一的连接方式,还有一下三种:
不同的神经回路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许多神经元轴突聚焦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功能:把神经中枢和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机构。
从解剖上划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脑神经(面部肌肉、粘膜、腺体等):嗅、视、动眼、滑车、外展、三叉、面、位听、舌咽、迷走(内脏血管和腺体)、舌下、副神经(咽、肩部)
脑神经解剖图脊神经(颈部以下身体的感觉和运动):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从功能上划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通过它们支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2、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瞳孔扩大,胃抑制消化
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和保持安静的状态,瞳孔缩小,心跳减慢,刺激消化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人脑正中纵剖图2、颅相学
颅相学颅相学是脑功能定位学说。19世纪初法国解剖学家加尔和施普茨海姆共同创立,在《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学》(1810—1819)一书中提出。
颅相学说依据头盖骨的外部结构来推断心理功能和特性,有三个基本命题:(1)假设头盖骨的外部结构与头盖骨的内部结构及脑的结构相关;(2)假定心灵可划分为许多官能或机能;(3)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官能相关。
他们必认为,大脑是心灵定居的器官,各种心理官能在大脑占据不同部位,故根据头盖骨隆起的程度和特征即能判断相应的心理官能发达的程度和特点。提出心灵官能与头骨区域相对应,心灵的官能可区分出37种,头骨相应地亦可划分为大小不同的37个区域。如理智的心能与前额有关,感情的一心能则位于头的后部、两侧及顶部。
此学说属主观臆测,未被科学证实,但其出现对推动大脑机能定位的研究有积极作用。
3、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又称大脑灰质、大脑皮质。
大脑皮层的组成:
额叶(外侧裂之上中央沟之前):思维、抑制、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顶叶(中央沟之后枕顶沟之前):躯体感觉功能
枕叶(枕顶沟之后):视觉功能
颞叶(外侧裂之下):听觉功能
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在高级心理活动方面一侧半球起着另一侧半球起不到的“优势”作用。这就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也叫单侧化 。
左右大脑1、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
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
症状:能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2、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
割裂脑实验
切断胼胝体,右利手,之前左右手都能写字画画,手术后,只保留右手写字,左手画画。
五、神经突触的倒U变化和大脑可塑性
脑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时,突触连接数目相当于成年人的1/10;孩子到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到了14岁时,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降至和成人的大致相当(神经突触的修剪)。
神经突触的倒U变化说明早教的重要性,也是早教的科学依据。
第二节 身体的慢速信息系统——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区别于外分泌,是无管腺体,分泌物为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性腺等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第三节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
条件反射:后天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田老师推荐书目:《让大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