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著阅读

更重要的是,你得学会探究问题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14人  荣庭de日拱一卒

摘译 | 龚荣庭

Inquiry is seeking answers to questions, investigating issues,and gathering information to help us draw conclusions.

在介绍了如何了解自己、保持敏锐观察力、选择并限定议题后,《超越感觉》的第17章,Conduction Inquiry,专门讨论了如何探究问题。这是批判思维的核心。

面对一个问题或争议,在初步厘清、调整好态度后,就要进行调查和研究,通常包括探究事实和意见两个层面。即问题或争议涉及的事实是什么样的,涉及的意见是什么样的?

作者分了5个部分分别讨论了探究涉及的问题。

01 可能没有结果, 你还会探究么?

在探究之前,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探究没有结果,你还会去探究么?

事实上,很可能认真探究一番后仍得不出你想要的结果。因为,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提出的问题,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就像我们进入外太空前,没有人确切知道失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尽管很多杰出的医生都作出预测,但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再比如,在太阳系或其他星系,是否存在像人类一样的智能生命体,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切答案。

但是,即便没有确切结果,探究也是有益的,至少是一次脑力体操。

02 如何搜集信息

对于搜集信息,在作者看来,无论何时,都应该求助于我们的经验与观察。哪怕是零碎的,与我们关心的话题没有直接联系的,都不要忽视。当然,前提是避免之前提到的关于观察、经验的各种坑。比如,刻板思维和保护脸面对观察的影响,无意识顺从对经验的影响。

但事实上,我们的经验与观察常常不够用,尤其在面对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时。因此,我们不得不求助于其他资料。作者共列出了8类:

001 背景资料

面对一个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背景资料。那如何查阅背景资料呢?切入点是找关键词。比如,议题涉及犯罪方面,关键词就是“犯罪”“犯罪分类”“警察”,等等。

接着就去查百科全书,包括综合的和专业的。因为,它们是人类已有知识的结晶。换句话说,是我们获取关于某类事物“最少必要知识的快捷方式”。

如果多年前查阅百科全书还不太方便,但有了互联网后,尤其是有了移动互联网后,几乎是触手可及。百度、谷歌、维基,等等。当然,也需要你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一般情况下,词条不仅会列出历史背景,还会有相关书籍和文章的线索,这对进一步了解是非常有用的。

002 事实与统计资料

然后是了解最新的事实与统计资料,方法是查阅年鉴,Almanacs。

年鉴在英美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当于每年更新的数据库,既有各个层次的综合性年鉴,也有种类繁多的专业性年鉴。最新的事实与数据,基本上都可以在相关的年鉴中找到。

003 人物资料

议题总会涉及到人,那么查阅相关人物资料就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建议,可以查阅传记词典和人物百科。

004 词典

任何议题都绕不开语言,少不了概念。那么,语言是否准确,概念是否清晰,有必要到权威的词典上查查看。

005 各类文章

在搞清背景、人物和定义后,接下来就需要查找各类文章。在英语文献中,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索引工具书,从而快速找到你要的文章。中文资料似乎没有这么便捷,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只要想找,难度也没有那么大。

书中给出一些常用的英文索引工具书,这里就不列举了。

006 专著

深入了解议题涉及的内容,除了查找百科全书及各类文章中提到的书籍外,还需要到图书馆去查找相关书籍。

在互联网的世界,即便你住在偏僻小镇,也可登陆最大、最全的图书馆主页,使用他们的搜索引擎。

007 数据库及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让查找数据越来越方便。各类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让存量知识的巨大效应得到了发挥。在各类图书馆,学术类和非学术类的数据库都有广泛应用,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

作者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英语数据库,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重点是,你需要找到并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库。当然,学会使用数据库中的摘要,也同样重要。

008 互联网

以上所说大部分都与互联网有关,所以作者对互联网资源作了详细说明。首先,你得注意网上资料来源的性质,即来自什么网站,是政府网站(.gov),教育网站(.edu),非盈利机构网站(.org),还是商业网站(.com)?性质不同,目的不同,可靠性不同,使用也不同。

网上资源鱼龙混杂,作者介绍了一套正确使用的策略:

使用搜索引擎;建立资源清单(持续补充);评估信息来源

03 保持专注

看了上面的介绍,不知道你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是有点崩溃。这架势,快跟写博士论文差不多了。但正如作者指出的,这是误解。

上面提到的资料,都可以快速、有效地查找。比如,涉及到的专著,不必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只需要对照索引或目录,快速浏览,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网上查找资料时保持高效。因为一旦上网,通常都忍不住东看看西逛逛。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自己设定纪律, 专注于查找相关的资料。

04 怎样才算够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探究多少才算够?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心理学家都相信,拥挤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是有害的,而且还有大量的案例证明。但后来,一个人类学家在非洲的一个采集-狩猎部落发现,那里的人们紧密且健康地生活在一起。

因为探究的目标是提出证据,因此第6章中关于证据的讨论就值得再回顾下:

证据充分的条件是:

1. 能够作出肯定性的判断;

2. 如果判断不能完全肯定,但比其他判断更合理;

3. 此外,其他情况下都是不充分的。

总之,探究是否充分完全取决于议题。在有些议题中,简要的探究就够了。但对有些议题而言,甚至竭尽全力的探究都是不够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要相信自己,只要做了彻底、仔细的努力,探究就是够的。

05 处理长资料

在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长篇大论,包括文章和书籍。如何快速理解并有效使用,作者也给了几条建议。

1. 读完之后,要找出关键主张;

2. 要确认作者的结论;

3. 要注意关键主张和结论中的关键词;

4. 要注意证据的种类、数量和来源;

5. 要注意作者作出结论的条件;

6. 要写出文章或书籍的摘要。

总的来看,探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流程并不复杂:找出线索—搜集证据—分析比较。每一次练习,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出最好的答案,但培养探究的意识,训练探究的思维,则是受益终身的技能。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