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母城的味蕾记忆|最难寻的民间小吃
重庆是一个让人馋得流口水的城市,吃重庆菜有一种痛快的感觉,像口水鸡、东东包、凉粉、卤水鸭掌、酸辣粉、过桥抄手、担担面、鸡油汤圆、醪糟等名小吃让你吃够了还意犹未尽,只恨自己的肚子不够大。
报菜名吧!如果说重庆人性格的火辣是因为这座城,那重庆的小吃则汇聚四方特色,包容多流派精华,正所谓麻辣有彰显,手艺有技巧,这就是我所见的。但这些众多的“精品”小吃早就进入大雅之堂,精美的盘碟,仿古华丽的装饰,PLMM把一道道美食端堂而入,大家对它品头论足,不知道评的是菜肴,论的是环境,还是说谈论风声说故事。而在小巷里,难登大雅,口味巴适的几种“难寻”的民间小吃,却让多少80后同龄人魂牵梦绕。
很久不见熨斗糕、老烧饼,很久都不见了。小时候1毛就可卖上一个,当早餐,还是说当成放学后的填肚,都是优选所在。在那个年代里,它的作用填肚的意义越大于小吃的零嘴。
熨斗糕,糯米打成米浆,加入鸡蛋、白糖等后,再装入专制的烙碗内翻烙至金黄色,就可出锅,整个形状若帽子,"烫、香、脆、嫩",就是它的特色。
三角粑同样的食材,三角粑或许更有记忆!小时候,街头巷尾一辆三轮车或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锅子、一声“三角粑咧,一毛一个”的吆喝,还有那蔓延在整条巷子里的米香味。这久违的米香,现如今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就算是狐狸这等吃货,想吃上一口都要去小巷里寻找。遇到天气不好,或是老板有事,这可是想吃都不一定吃得到的哦!为感谢大家对狐狸的支持,把自己知道的几处三角粑、熨斗糕的地方汇总在文尾,一定要认真看哦!
至于烧饼,这不是重庆的特有的,老北京的芝麻烧饼,黄山烧饼都比重庆的名气大。现今老传统+新做法 ,让烧饼市场改得面目全非,大饼、烤饼、缙云烧饼、温县古面坊传统(老面)烧饼、传统烧饼、湖沟烧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掉渣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最常见的加入梅菜就是梅菜烧饼,加入肉就是肉烧饼,身价从突飞到5元起价,让我这种穷人只能眼馋的份,还我最原始的烧饼味。
烧饼,来自网络面团和好,拉扯成小节子,包上白糖,擀成长条,抓一把白芝麻,甩在上面,背面涮上点油,放到大桶子里烤上几分钟。取出来的饼,嘎吱脆,让你欲罢不能呀!若要吃咸的,放点葱油,擀成圆。买家只要说,要圆的,还是长的,然后取货就好。
熨斗糕,三角粑,还有老烧饼,多多少少在小巷难寻,而作为手艺人的包子,比的是拌料跟收包子口的褶皱,就让我不得不佩服小洞天渝师傅开的这个了。
好小的门面大概饮食界,也有传承拜师,开枝散叶的说法。渝师傅据说是学艺在小洞天,后来出来开了这家店,也算是继续把小洞天的招牌在这小巷里打亮起来,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认渝师傅的。这家店卖包子为主,京味的,叉烧的、鲜肉的、蔬菜的、玫瑰豆沙的、芽菜的等都有,反正就一个词,包罗万象,但又不出幺蛾子,尊重传统,也改良创新!
店在鲁祖庙花市的转角,店面不大,长期只见2人打理,典型的夫妻店;和面、擀面,包料都是手工完成;蒸笼屉子整齐放在那里;出售的货物面上盖有纱布,防止蚊蝇也可让食客看到。我爱他们家的京味大包,说白大酱肉的,皮薄肉多,一口下去,油往外面直冒,好吃看得见。
不要嫌肥这几年营生光靠包子跟蒸点,很难进行,毕竟那是手艺活,得一个一个包,利润也不是很高,酸辣粉、油茶、酸菜米线、小面也成为新出路,但老板都是良心价,方便在来往的邻里,更方便这过来是买卖小商贩。
其实这些小吃,即大众也小众,即民间也大雅,它来自生活,也取生活的点滴,它的美味跟地域有紧密关系,它挑动味蕾更是让人记忆过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些记忆中的香味,不管多想要挽留,也终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渐渐散去。唯有做好一个吃货,将美味变成自己手中的美食,让更多的人去品尝,也才能不负美味,不负吃货!
吃货小福利:
三角粑:南坪四公里车站天桥下,永辉超市对面,早晚有自行车小摊;江北海关车站的下穿道出口,靠龙湖新壹街,固定摊位,只销售早午,卖完为止。
熨斗糕:较场口社区服务中心往七星岗的一旁小巷口,销售早午,卖完为止;江北海光车站那家,同三角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