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

2021-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呼呼海爸

      说起曾国藩,就会想起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文能应试,武能杀人、自律典范等等,他的家书也被奉为为人处世、家庭教育良方,很多历史名人也把他当做榜样。而也有人对他提出了质疑,说他资质平庸、年轻时作风很差、脾气暴躁。实际上人无完人,每个人又有点也有缺点 。重要的是曾国藩的行为及成就给我们带来那些启发,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

      曾国藩五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道光十二年这一次,不仅没有上榜,而且还放在了“悬牌批责”,也就是主考官把他的试卷评为反面教材进行展示,被批为“文理太浅”。辞藻还可以,但是情理不通。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人说曾国藩资质差,但是第二年曾国藩却考中举人。其实,辞藻还可以,说明曾国藩有了积累,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打通,就像练功者,练了数年某种功夫,但是任督二穴未被打通。当然,曾国藩也认识到这点,回去之后,针对问题勤学苦练。最终考中举人。

      还有一个故事,讲有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始终背不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梁上,本打算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偷东西。左等右等始终没见曾国藩睡觉,一气之下,这小偷跳下来,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于是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现在很多地方都用它拿来说曾国藩资质愚钝,其实,我倒是认为曾国藩不是不会背,他可能是在认真的研究文章具体写的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是在什么情形下写的,如何把文章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下来。尽管如此,由于年龄和阅历问题,最终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

      但是我认为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而且十年七迁,做到二品大员,他肯定有他过人之处。也可能就是有了前几年的未中举人,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几年让他学会了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如何做好一件事。

      都说曾国藩资质平庸,但是我认为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能够研究透彻很多事情,深谙社会各种道理。比如曾国藩曾经在平定太平天国以后,给皇帝上过奏折,其中这样陈述:最后能平定反贼,剪除元凶,臣等深刻思考此中缘故,是因为我仁宗显皇帝福德宏大,早早奠定了平乱的根本。说出这种话,你认为曾国藩笨吗拙吗愚吗。

      曾国藩有种作风: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我认为这不是“拙”,这是“智”,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把基础打牢,才能有后面的十年七迁,做到晚清第一名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