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诸子百家认知日更系列~生活点滴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2019-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套马地汉纸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人无问,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只有天下最柔的东西,才能穿透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空虚无形之物,可以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之中。我因此而知道了无为的益处。

不用言语而能收到教导的目的,实施无为而能有所得益,普天之下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老子接续上章的论述而继续阐明强弱的道理,继续阐述柔弱、无为的益处。不过老子在前面始终以途径和道路作为叙述的重点,在本章则以水的存在形态为准则,提出了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却经常能够在最坚硬的物体中驰骋纵横,它们像是什么都不存在一样进出于没有空隙的物体之中。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

水和空气是人类生存的两大必备条件,积水成渊,百川归大海,又水就会孕育万物。老子认为水是最能体现道的特征的。水是最柔不过的东西,却能穿山透地。老子以水来比喻柔能胜刚的道理。“有为”的措施是剛强的表现,是为政者所应戒惕的。本章强调“柔弱”的作用与“无为”的效果。它的无为表现在,能穿山透地,有力量将坚硬的刚岩石壁变得触手就碎,这是它真正无形胜有形、柔弱胜刚强的体现。

柔弱能够战胜刚强,如水击石,如齿亡舌存,都表明柔弱处上,刚强处下。这个道理我们大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以此为准则,去把控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以柔克刚是制服大发脾气的人最好的办法。对方愈是发怒,你愈发镇定温和;愈是紧张的场合,愈应保持头脑冷静。这样,你才能发觉对方因兴奋过度而显露的种种弱点,而一一加以击破。

其实老子也并非是完全排斥刚,完全排斥似乎也不通情理,老子是叫我们做人不能太刚直了,人太刚直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已见,不知退让,不会变通。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虽然表明了水的刚健,但那只是一小部分,水还有更大的刚健,比如洪水可以使房倒屋塌,树木被推倒等等。但是我们所说的水是那种看似柔和无为,却能无孔不入、不处不在、又无所不能的水,是有质却无形的水,是不需借形式只需借时间来证明存在的水。

智者乐水,老子以水为思考世界的路径,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2019-9-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