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我们应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了解自己和别人

2019-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女子哈鲁

很多人看到这部影片,觉得他是一个种族歧视的电影,没错,故事的背景确实是发生在美国种族歧视与平权运动之间冲突最激烈的阶段,讲述了在这个阶段,一个白人司机开车送黑人音乐家在巡回演出中发生的事情,但由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比较特殊,所以在演出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种族间不平等的事情。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遍,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种族间的歧视,而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贴标签和自我认知。我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也在被别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影片当中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两个问题。

不要被所谓的“标签”去限制对一个人的了解

电影当中,有一个场景是:白人司机买了炸鸡,想分享给黑人音乐家一起享用时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他不喜欢也从来没吃过炸鸡。白人很诧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黑人都喜欢炸鸡,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老板也应该吃炸鸡。而在黑人眼里,他觉得这是一种偏见,以偏概全,是在歧视黑人,给自己贴上了标签。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双方在给对方贴标签:白人按照以往的经历觉得老板就应该喜欢吃炸鸡,这是一种标签;而老板也没有想过这也许是白人出于好意或者好奇的行为,自认为这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这也是一种标签。大家都在以自己所经历的、固化的思维来给别人下定义。

其实有时候在生活中,我们也总是不经意间就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或者是对方所做的事,来定义对方应该是什么样子,并给对方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贴标签不是不好,而是它限制了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欲望,我们会用标签化的词语来固化这个人的行为处事:他就是这样的人...这件事情她做不了...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某种特质,但人有多面性,也会随时间和经历而改变,所以不应该把一个变数的事物定义成一个固化的东西。我们都有无限可能,请多给对方一些机会和耐心,也许你了解的只是你想定义的呢!

电影当中就有一个比较讽刺的画面:在公路上,黑人老板下车,看到在劳动的黑人们,形成了非常强的对比反差。一个黑人是在享受最好的生活,而另一群黑人却在社会最底层为了生存而劳作。一方面,社会给这些黑人贴上了低等人的标签,另外一方面,电影通过这样一个高身份的黑人,来告诉大家,没有所谓的低等人,任何固化的、被定义的边界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反过来我们再说撕标签的事情。在我们被贴上标签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各种不理解:我明明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大家要对我有这样的偏见呢?有些人心重,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做各种事情来证明这个标签是错的。当然,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是一件好事,撕掉标签也要适度,这里的适度其实是说,我们要有一个自我的判断,毕竟想让别人对自己全面的了解是不可能的,况且每个人对别人的认知和看法都不一样,所以当别人对我们产生了误解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证明对方是错的,因为我们无法树立在每个人心中完美的形象。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就当一个笑话听一听就好了。

不要刻意挤进不属于你的圈子

电影当中有一个片段,是两位主角刚抵达第一个巡演城市时,黑人老板让白人司机改一个名字,方便给别人介绍的时候不产生歧义,但最后却遭到了白人司机的拒绝。白人觉得我的名字代表的是自己,不会因为别人听不懂就刻意改成别人能听懂的名字,更没有必要因为要挤进上流社会就把名字改掉,既然是两个圈子的人,干嘛要硬着头皮挤到不适合自己的圈子里呢。

这个场景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在主流圈子,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感,总是花尽各种办法挤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外表弄的光鲜亮丽,让人羡慕,实则自己委屈痛苦,到头来别人的圈子不认可自己,自己也因为“装”的太久,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了。不管什么时候,人都要做自己,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有自己活出自信真实的样子,才能吸引属于同一个圈子的人,所以没必要羡慕别人的生活,每个圈子都有独特的气质,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并不为外界所动,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广更精彩的世界等着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