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悲伤留给别人,把快乐留给自己 余华老师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子陌晨曦

最近在网站上看到余华老师的访谈,最有意思的一段是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

他说我当牙医,每天拔牙,没经验,下乡在农村,教我的师父教了一遍,他说你看好,明天开始你就拔牙,他师父就专门开处方,其实他师父专业也不对口。

好的是农民都是等牙快掉的时候来,他说有的牙他一看就知道是哪个,甚至有的不用拔,再过段时间自己就掉了。就这样他每天都拔牙,8个小时,啊,张口,他实在烦的不行。

然后看到大街上有一群人,他就发现他们每天都闲逛,他就问人家干什么这么轻松,人家说是在工作,不是在玩。

他就打听到是文化馆的人。于是他就开始想去文化馆工作,他就一直开始想着发小说,小说出版后来就去了文化馆,这中间退稿很多次,他说那个邮递员往他们家一扔稿子,他父亲都知道又退稿了。主持人问他写之前有学习过什么么?他说看了,看了《人民文学》几篇文章,然后不看了,直接开始写。

后来就成了,去上班第一天,他故意来晚两个小时,结果发现他居然是第一个到的,他心想这单位来对了。

不知道是玩笑还是真事,余华老师的朴实无华和搞笑幽默确实打动了我。

还有一个视频,主持人问余华老师怎么可以把文章写的那么简洁有力,他居然回答:我认识得字不多。这回答,没毛病啊。

我们总是在网上或者生活里吐槽命运的不公,写文的不易,考学的艰难,可是看看人家顶级作家对待这些问题时都是怎么回答的,回答的看似幽默,但不乏真实,而且没有一点吐槽,从来没有说我写文艰难,年代艰苦。

余华老师还很谦虚的化解了文字简洁有力的问题,没有吹嘘也没有过分谦卑,而是幽默风趣的解答。

《活着》这部书我确实没读过,相信很多人也没读过,可是有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刘敏涛老师和陈创老师演的,他们那时候很年轻,我第一次看到刘敏涛老师站在地里回来的时候,我感觉她很美,特别符合人物形象。

当时太小了,没看懂里面的阶级关系,但是有一点看出来了,那就是惨,真的是太贫穷,太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余华老师把悲伤都留给我们,那部电视剧就改编自《活着》这本书,通过地主少爷福贵一生的经历,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

我当时可没看明白什么变迁,开始觉得富贵因祸得福,他输光了财产,地主变农民,有人替他死了,不过富贵特别有愧疚感,其实我倒觉得不用,因为那人也是万恶旧社会里的坏人。富贵虽然曾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可是看他和邻居的关系还有家里仆人的关系就知道他有多善良了。

话不多说,安利这本小说《活着》去看一下,听一下,感受一下,里面不仅有百度上写的简介,里面反应了人性,人性有时候和财富地位阶级都没有什么关系,人性是不可考验的,当然我依旧相信孔子的话“人之初,性本善”。

《活着》经典小说。

电视剧最后给人们了希望,听说那是改编后的版本,富贵牵着牛,牛背上坐着快上学的小孙子。代表着还有新生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