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去的过去,在50岁时全部清零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07603/98332bea3db8b6b7.jpg)
年末,好多人发文总结收获,展望未来,如同农民打开粮仓看看有几斗米,上班族看看手机里有多少存款一样。
似乎年华虚度,真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我本想应应景,可坐在岁末隆冬的阳光里,绞尽脑汁想了许久,脑中空空。
我的昨天和今天没什么不同,过去的一年和未来的一年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就像在同一模具里扣出的两块月饼。
因为翻过四十岁以后,我就开始虚度年华。
工作差不多就好,钱够用就好,房够住就好,车代步就好,没有诗意,不再渴望远方。
首先,时间上不再忙得像只陀螺。
闹钟按了暂停键,清晨拉长,落暮慢了半拍,空气蠕动如蛆,每天的24小时拉长到28小时。
日子简单到吃饭,睡觉,拍蚊子,养了秋膘养冬膘,我活得像只猪。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与昨日相同的习惯,我甚至可以预见3年、5年、10年后生活的样子。
我沉湎于一眼望到底的庸常。
当然,猪的思维是直线的,无惊天动地的欢喜,自然无伤痕累累的悲伤。
不争辩,不固执,无虚张声势的强大,无急不可耐的焦躁,更不会为谁而哭,吃饱了满足,吃好了呵呵笑。
对世界无感,对四季无感,对未来无期,活在一日三餐的睡梦里悠悠然。
再或者,大睁一双呆滞无神的眼睛看苍蝇掠过,看秋叶坠落,看小鸟叽喳,看头顶白驹过隙,看脚下流年淙淙,无惧,无畏,随遇而安。
身边所有的同龄人无不叨叨,这把年纪,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云。
于是,我觉得猪的这一行为习惯的单一多么合情合理,且沾沾自喜。
杨绛说:“你最大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猪是不屑读书的,也不屑思考,从指缝里看天,天空是一指缝隙,用猪脑子看天,天就是一片白茫茫的混沌。
天色阑珊,人间璀璨,人世虚无,浮生若梦。
从反感到接受一切中年妇女喜欢的社交方式和娱乐活动,定期去刷抖音,逛K歌,点赞,评论,送花,偶尔散步时,还去围观广场舞。
生活初始化,思维简单化,懒散得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得心安理得,随心所欲得心安理得。
我开始学泡泡菜,去菜市场观摩如何灌制香肠,亲手做儿子喜欢吃的辣酱,看他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地吃我做的饭,成了我日常的最高荣誉。
我安于做一个母亲的平凡,眼中无风花,心中无绮念,再过不去的过去,在50岁的转角处,全部清零。
大家都在呐喊,人到中年要为自己活爱自己多一点,我颠倒过来。
之前,为自己活,之后,为亲人活,忘了自己,像猪一样的糊涂,像猪一样的为活而活,静静等待最后一个日子的到来。
当然,头发愈发稀少,背脊愈发佝偻,眼神愈发昏聩,余下的日子也愈发糊涂,直到完全白痴。
真正的衰老,不是两鬓斑白,是往心里丢一块石头,已经没了回响。
我努力让自己按惯常的方式老去,内心不再滚烫,不再像你们猜测的那样,容留一座活火山。
渐渐习惯自己的老去,记忆力越来越差,甚至忘了昨天是元旦节,直到收到些祝福才想起旧年已过,新年伊始。
收到的祝福一年比一年少,因为朋友越来越少,屏蔽了许多群消息,常常忘了先给别人送祝福,别人就渐渐忘了你的存在,我的头像在群里成了若有若无的符号。
用一岁左右的时间学会说话,用近四十年的时间学怎样说话,现在我用余生的一半去学怎样闭嘴,用另一半去学如何沉默。
我习惯沉默,习惯边缘化。
人到中年,谁的经历都是一本书,人与人的交往多半都是肤浅的,或停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因为一旦走进深处,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
有的人,无话可说;有的话,无人可说;不对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的人,如果是异性,聊深了,会生出许多遐想,如果是同性,又有把人当垃圾桶的嫌疑,讨人厌。
所以,闭嘴是最好的去处。
我不再主动联系谁,也不想和谁谈人生,人的一生就是迷宫,前半生找入口,后半生寻出口。
我的话越来越少。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继续一声不吭 。
有价值的人,总会被记住,有心的人,总会记住你。
可交的人,保持联系,帮过你的人,记得感恩,记挂你的人,放进心里,能说话的人,个位数计。
不再期待微信提示音,不再担心手机按成静音的焦虑,就这样吧。
眉目简洁平素,末日款款而至,即使乏味,也不累及他人,即使独处,也无需感到不安,即使被遗忘,亦无恐惧。
山已近,水已远,今世,相逢,转身,来生,不欠,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