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1)
我们组有位老师年纪轻轻,但是很会思考,在教学上很有一套。我在看她怎么做的时候,有许多收获。感觉她就是那种正经科班出身的老师,而我是个野路子。向优秀的人学习,见贤思齐焉。
1.公开课备课
张老师的备课是先深入解读文章,作业本,教参,还有一些辅助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构思,设计教学思路。在设计的时候,她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教学思路,按照步骤一步步完善教学设计,主问题,小问题,预设内容等等,整个设计完整了,再进行探讨和修改,最后再制作PPT。我发现张老师的效率特别高,可以很快地做好PPT,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有效地呈现出来。
再看我一直以来的做法,是直接做PPT,做好后再去写教学设计,效率特别低,有时候甚至可以在PPT制作上花一天的时间,实在是很可怕。然后再将PPT以文字稿的形式呈现,又是好一段时间。我的做法就特别野生,很不符合逻辑。
以后在设计公开课的时候,可以先梳理出教学思路,将主任务写出来,对应教学目标,再加入活动设计,完善教学设计。总之,我也要努力做到高效率。
2.试卷出题目
张老师出试卷,会先将答案上的分数定好,以答案为标准,看点给分。比如这道题有三个点要答,那就三分。在答案上将分数标好,再到试卷上将分数确定好,这样试卷就成型了。
反观我出试卷,一定是凭自己的感觉,先把试卷出好,分数定好,再去考虑答案,有时候甚至答案都是不完整的。而且我定分数的方式也特别不准确,没有依据,仅凭自己的感觉。
张老师的做法以终为始,从答案出发,再看试题。等到试题确定好,答案也制作完成了。这也是她能够高效的重要原因。
3.复习资料制作
今天下午,我找了关于西游记的复习资料,内容有三四页,太多了不知道怎么办好,拉着张老师一起看看。她立刻有了办法,先是将之前课堂上讲过的课件上的内容用过来,再将八十一难进行分类,有为名的,有为利的,有为色的,有为长生不老的。总之,通过她的归纳整理,将重点的难留下,删去不重要的,更加有规律性呈现西游记复习资料。而且,她对于西游记这本书是非常了解了的,一定是课后花时间去做了很多的阅读和思考的。
而我呢,是典型的知识搬运工,最擅长找资料,却不擅长整理资料,特别没有自己的思考。但实际上,知识的搬运只能算是最初级的学习,只有分类,整理,归纳、总结,才是高阶思维,最最重要的归纳和总结。张老师对于名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就是对这本书进行充分的整合所呈现出来的。我看到她平时做的导读课件,很简单的一两张,但一定是很有效的。而我,平时课件做很多张,真正有用的又有几张呢?我发现我总是习惯性地先做课件,再去想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样是不对的,思考要放在前头。
4.作文教学
张老师的作文教学是扎实的,细致的。我听过她的一堂作文课,关于人的情绪,学生写情绪片段进行分享,再结合一位同学的片段讲如何写好情绪,用上哪些方法,对了,她还用上了自己写的片段教学生写作,归纳总结其中使用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修改,再分享,然后再是名家情绪写作分享。总之,她的写作教学是很细的,很有章法的。感觉张老师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有反馈的,针对学生的写进行反馈,制作简单的课件,以一堂一堂的课来提升学生的写作。
反观我自己,倒是让学生写着,改得也算勤快,但是要说反馈,这学期一次也没有。包括之前,我也没有给学生写作的反馈。之前给过学生随笔写作的反馈,这一块也是以感性为主。欣赏好的句子,欣赏好的篇章,在互相欣赏中学习。这也是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学生是在互相激发中写作的。但是,对于怎么写作这件事,还是糊里糊涂的,并没有具体方法的指导。
而方法的指导很重要。要让学生有进步,教师一定要给方法,给支架,给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修改。不要想着形成一套体系,毕竟这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对学生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归纳写作的方法,并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教给他们。学会归纳总结,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而感性思维,也真的太要命了!
5.平时的教学
张老师的课是扎实的,她是贴合学生进行设计的,对文本的解读也足够地深入,并且用她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她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用作业本教课文了,她将教学与作业本相结合,完成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她对于活动探究单元有探索,用孵化白鸽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之,她有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教学思路,并且是行之有效的。而我,还在尝试着学习和模仿。还是要自己深挖和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