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随记# 聊聊定投
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李笑来老师的《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感悟颇深,现记录一下今天的所思所想所得。
这是一本关于定投的书,书中对于定投的刨析比较深入,让原本对定投并不太熟悉的我,对定投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代大部分人,都在主动或被动的做着定投,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贷款买房的了,首付一部分,剩余的走公积金D款或商贷,然后每月还按揭,这是大多数想买房,却无法一次性付全款的第一选择吧。
看着每年5%到6%的利息不算高,如果整体算下来的话,30年后还的利息和购房款差不多,甚至有的比购房款还多,也就是相当于用两倍的价格,买下了当前的房屋。
每月还按揭,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定投吗,只不过定投的对象换为了房子!
既然定投是我们人生中非常有可能遇到的,那我们就来详细聊一下,关于定投的几个核心要素。
1、投资标的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在投资市场里。
用同样的资金、同样的资金,定投不同的两只股票,最终的收益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例如定投金杯汽车,哪怕从它刚开始上市就开始定投,到现在可能收益还是负的;而如果当初选择的是定投茅台,那收益可能翻了几十倍了。
就算我们选不到茅台这样的股王,那定投指数基金,长期来看年均收益率也达到了10%左右,在复利模式增长之下,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你看,如果投资标的选择错误的话,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所以在定投这事儿上,最重要的是选一个长期上涨的标的来定投。
2、定投标准
在投资领域来说,定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定期定额和定期变额!
定期定额就是每月按照相同的金额买入同一个投资标的,投资标的的价格是波动的,所以相同的金钱买到的份额是不同的。价格高时买的少,价格低时买的多。
定期变额就是根据投资标的的价格变化情况,灵活的变化投资资金。价格高时少买一些,价格低时多买一些,长期来看,可以比定期定额获得更多的份额,自然未来获利会更多。
然而定期变额并不是随意变化的,在投资之前可以自己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标准,例如市盈率每下跌5%,定投增加多少钱或增加多少倍。
最好在开始投资之前就制定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要掺杂太多的个人情绪,严格按照投资标准执行,结果往往是不错的。
3、量力而为
相对于短期的收益来说,在市场里活的足够久的投资者才是真正的牛X,就像证券市场是人性的试炼场,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会在市场里被成倍的放大,所以才有了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这个说法。
所以,并不是转的多就牛了,能长期赚钱的才是真牛,剩者为王!
从这一点出发的话,我们实际定投的时候,就要量力而为了,不急在一时一刻的盈亏高低,而是要淡定的看待市场价格波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坚持投入就可以了。
如果用力过猛,后继无力,好机会来了时,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没有子弹补仓了,对吧。
而且最怕的,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看不到收益,或许还有些浮亏,心就乱了,定投计划无限期终止,认亏离场,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不适合投资!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问题,单独提炼出来,可能有些鸡汤的意味,而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投资者才知道,投资收益短期看技能,长期看哲学!
投资哲学!
投资哲学是什么东西,这里就不给大家去复制粘贴了,不知道的童鞋可以到维基百科去研究,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逻辑、心态、信念、技巧的综合体!
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那么在真正投资的时候,就可以做到面对涨跌不慌不乱了,甚至能做到像巴菲特一样,从不看盘,看看财报就可以了。
提到财报,突然想起来,读财报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第一眼看上去是一堆枯燥的数字,而有条理的分析的话,它又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企业的所有情况和变化。
学习是有层次感的,刚开始学习的肯定是基础,是表皮,是概念。
概念这东西,很容易颠覆人们原有的认知,可以比较轻易的对学习者造成认知上的冲击,感觉价值巨大。
其实细细想来,只改变认知,是没什么用的,因为越是具备冲击力的概念,就越无法直接使用。而真正可以上手使用、价值巨大的,往往是那些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的内容。
在概念之下,是逻辑,逻辑之下,才是繁杂的各种技能!
技能是我们学到就可以上手的能力,而概念不是,概念只是在技能和逻辑的基础上的一种提炼或升华。
我见过的很多人,甚至也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时候,就会追求这种浮华的概念,给自己的认知带来冲击力的快感,快感消退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
而对于那些相对枯涩难懂的书,怕是看一会儿就能睡着,就如《一本书读懂财报》,哪怕作者的写作能力再高,它的内容也必然是专业的。
本来今天想破20万字的,看来实现不了了,关机,睡觉!